2025年7月9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江西省贛州市兒童服務站展開了一系列主題志愿教學活動。此次活動旨在用真心和孩子們能懂、能參與的方式,陪伴他們,一起發現和創造那些簡單珍貴的快樂。在兒童服務站的志愿活動里,志愿者帶著孩子們體驗了奧爾夫音樂、學習了預防校園霸凌的知識、還一起玩了夏日粘土創作。每次活動,看到孩子們投入參與、開心歡笑的樣子,志愿者們也收獲了很多快樂和成就感。 奧爾夫音樂初體驗:用身體玩節奏 志愿者一直想試試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這次就帶給了服務站的孩子們。志愿者告訴他們,奧爾夫音樂就是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不用樂器也行。接著教了“奧爾夫八聲勢”: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八個基礎動作。孩子們學得很認真,開始動作不太熟,但興趣很高。等大家基本掌握了,志愿者就把這些動作和熟悉的兒歌《數鴨子》結合起來。音樂一響,孩子們就跟著節奏,用拍手、跺腳這些動作“演奏”起來。教室里一下子熱鬧了。孩子們很專注,努力跟著音樂做動作,想把手腳配合好。雖然偶爾節奏會亂,但大家都笑嘻嘻的,小手小腳忙個不停,教室里充滿了拍打聲、笑聲。那一刻志愿者明白了奧爾夫音樂的魅力——它讓音樂變得簡單、好玩,誰都能參與。孩子們用最自然的方式感受到了節奏的快樂。這次活動,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玩得很開心。 預防霸凌小課堂:一張紙的啟示 給孩子們講“預防校園霸凌”時,志愿者覺得責任挺重。志愿者先解釋了什么是校園霸凌 ,比如起難聽外號、推搡打人、孤立同學、網上說壞話等。接著重點講了霸凌的危害,特別是看不見的心理傷害。為了讓孩子理解這種傷害,志愿者設計了一個小互動:每人發一張平整的白紙。志愿者說這紙像同學的心。每當志愿者描述一種霸凌行為(比如“被起外號嘲笑”、“玩游戲故意不帶你”),孩子們就把紙輕輕揉皺一點。隨著講的傷害行為增多,紙越來越皺。志愿者讓他們試著撫平,但褶皺怎么也去不掉。“看,傷害就是這樣一點點累積的,”志愿者說,“即使道歉了,傷心的感覺也很難完全消失,就像這些褶子。”孩子們看著手里皺巴巴的紙,表情認真起來,好像真的明白了霸凌對心靈的傷害有多深。之后,志愿者講了 如何預防霸凌 (要自信、多交朋友、有事告訴大人)和 遇到霸凌怎么辦 (勇敢說“不”、及時求助、保護自己)。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特別是揉紙實驗讓他們理解了霸凌的嚴重性。這讓志愿者很欣慰,希望這些知識能幫他們保護自己,也善待他人。這次也讓志愿者學到,用簡單直觀的方式講道理,效果很好。

圖為實踐隊在支教。社區人員拍攝 夏日粘土派對:捏出快樂 “夏日粘土派對”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創作。志愿者先問:“說到夏天,你們想到什么?”孩子們立刻興奮起來,搶著喊“西瓜!”“冰淇淋!”“荷花!”“游泳!”……答案充滿童趣。接著,孩子們用彩色粘土把想到的夏天事物捏出來。他們安靜又專注,不一會兒,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就誕生了:各式各樣的雪糕、有荷葉荷花的“小池塘”、還有小朋友把粘土粘在卡紙上做成“夏日風景畫”。最讓志愿者感動的是孩子們完成后的樣子。他們迫不及待地舉著作品跑過來,小臉滿是驕傲,興奮地介紹:“老師看!志愿者的彩虹雪糕!”“這是志愿者的荷花池,有小青蛙!”“志愿者捏了個大西瓜!”看著他們因為自己動手創造而流露出的純粹開心和自豪,志愿者心里也暖暖的,特別滿足。這次活動讓志愿者感受到,給孩子們簡單的材料、一個主題和自由空間,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就能帶來驚喜。他們認真制作的樣子和完成后的燦爛笑容,給了志愿者實實在在的快樂和成就感。圖為實踐隊在支教。社區人員拍攝 心得與體會這幾次志愿活動讓志愿者深刻體會到,和孩子們相處,最好的方式不是單方面講道理,而是和他們一起玩、一起體驗。用拍手跺腳的動作、一張白紙、一塊小粘土當“引子”,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音樂的節奏、理解霸凌的傷害、體驗創造的樂趣。他們回饋給志愿者的專注、快樂和生命力,就是最好的回報。做志愿工作,就是用真心和孩子們能懂、能參與的方式,陪伴他們,一起發現和創造那些簡單珍貴的快樂。這份樸實的快樂,志愿者會一直記得,也會繼續帶著這份心意去做更多。在兒童服務站的志愿活動中,志愿者嘗試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帶給了孩子們。奧爾夫音樂強調通過身體動作、節奏和即興來體驗音樂本身。志愿者先向孩子們簡單介紹了這個理念,接著重點教了他們“奧爾夫八聲勢”——八個基礎的身體打擊樂動作,如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孩子們學得很認真,雖然動作一開始有些生疏,但興趣很高。當大家基本掌握了動作后,志愿者將它們與熟悉的兒歌《數鴨子》結合了起來。隨著歡快的音樂響起,孩子們開始嘗試用剛學會的聲勢動作來“演奏”節奏。看著他們專注地聽著音樂,努力協調手腳打出正確的聲勢,雖然節奏偶有混亂,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參與的熱情和快樂,小手小腳跟著音樂舞動,教室里充滿了笑聲和節奏聲。那一刻志愿者深刻體會到,奧爾夫音樂的魅力就在于它讓音樂變得如此直接、有趣和可參與,讓孩子們用最自然的方式感受節奏與旋律的快樂。音樂真的可以屬于每一個人,從最簡單的身體律動開始。這次實踐,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收獲了一份純粹的快樂。


圖為實踐隊在支教。社區人員拍攝通訊員蔣尚熹 何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