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廣西職業師范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組建的“與光同行”中華文化傳承團沿著紅色足跡開啟了一場“傳承革命精神、踐行青春擔當”的主題的實踐活動。從鐘竹筠舊址的信仰追尋,到中越友誼人民公園的“00后話百年”,再到國民大講堂的理論深化,最終以擦拭界碑的行動詮釋忠誠,一路行走,一路感悟,讓紅色基因在青春步履中薪火相傳。

訪舊址悟初心,觸摸信仰的溫度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首先來到東興鎮公園社區鐘竹筠紀念館。青瓦土墻間,泛黃的手稿、銹跡斑駁的遺物,無聲訴說著這位革命先驅“為黨為民、至死不渝”的壯烈人生。在公園社區支書的帶領下,大家循著鐘竹筠的足跡,仿佛看到了那個烽火年代里,她以瘦弱身軀扛起革命重擔的堅毅身影。紀念館里的每一處細節,都成為觸碰初心的觸點,讓愛國的種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00后話百年,讓紅色故事“活”起來
隨后,團隊成員在中越人民友誼公園開展“00后話百年”活動,沿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東興烈士陵園紀念亭、友誼林展開,團隊成員們化身“紅色講解員”,將歷史故事與時代感悟結合,讓紅色記憶在行走中流淌。

移步東興烈士陵園紀念亭,團隊成員在陳漢東烈士的事跡前駐足。“1898年出生的陳漢東,從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到地下斗爭勇士,39歲的生命雖短暫,卻在反清剿、土地革命中書寫了不朽篇章。”團隊成員將這位福建籍烈士“堅貞不屈、壯烈犧牲”的故事與當代青年的使命相連,他用生命守護的信仰,正是我們今天要堅定傳承的力量。

友誼林中,兩只緊握的大手雕塑靜靜佇立,底座上中越兩國國旗交相輝映。青年們以“樹”為喻:“這片樹林里的每一棵樹,都像兩國邊防部隊的情誼,根連根、肩并肩。正是這種緊密合作,才筑牢了邊境安全的屏障,守護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枝葉婆娑間,宣講聲與風聲交織,仿佛在續寫新時代的友誼篇章。

講堂深研強信念,讓創新理論“落”下去
隨后,“傳承革命精神、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專題宣講會在此展開,社區的群眾積極參與其中。團隊的黨員同志余慧嫻以鐘竹筠的事跡為切入點,從她“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談到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她在困境中堅持傳播革命真理的執著,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的重要性。一場深刻的討論,讓革命精神與時代理論產生共鳴,也讓青年們更加堅定:唯有將理論學深悟透,才能讓革命先輩的理想在當代落地生根。

擦拭界碑守家國,讓青春擔當“顯”出來
最后,團隊成員來到1368號界碑前。當“中國”二字映入眼簾,團隊成員們紛紛拿起工具,俯身擦拭碑體上的塵土。這一擦,不僅是對界碑的守護,更是對烈士們“保衛家國”遺志的接力。夕陽下,潔凈的界碑巍然矗立,如同青年們挺拔的脊梁,訴說著對祖國的赤誠。

撰稿:黃翠萍
圖片:傅永高 楊 楊
指導老師:陳麗金 張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