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敬老院民族生團隊”實踐團隊走進湖北省武漢市悅年華頤養中心,為這里的老人帶來了一場充滿歡聲笑語的愛心活動,用實際行動傳遞了溫暖與關懷,進一步為弘揚我國傳統美德踐行社會責任。
?。ɡ先藗兿蛑驹刚弑磉_感謝 阿麗婭·吐爾洪 攝)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服務增長,高品質、專業化的養老機構成為市場所需。作為武漢市五星級養老機構,悅年華頤養中心以醫養融合、智能照護為特色,順應了養老行業發展趨勢,為長者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頤養服務。在志愿愛心行動傳遞社會溫情弘揚傳統美德的背景下,此次社會實踐不僅改善了老人們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慰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顒赢斎丈衔?,志愿者們便如往常般忙碌了起來,大家分組開始行動:有的為老人打掃房間、整理衣物,將雜亂的角落收拾的井井有條;而有的便圍繞在老人身邊,傾聽他們的過去,同他們嘮家常,話冷暖,同時還協助工作人員為老人們普及了健康知識;有的同老人們一起下棋打麻將,現場歡聲不斷。劉奶奶與楊爺爺叫下志愿者并表達了感謝:”孩子們一來,這敬老院便熱鬧了許多,心里更是暖了不少。‘’志愿者小皮表示:“尊老愛幼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想盡自己的一份心意,通過此類活動,來帶動更多人關注老年群體,讓愛與溫暖持續傳遞。”
(哈尼發攙扶張爺爺回屋 唐楚阿合·馬德尼亞提 攝)
當日中午,老人們用完午飯后需要各自回屋休息,志愿者一行人便一個一個將老者們攙扶回屋,那指節的粗糙和微微的顫抖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志愿者小哈放慢腳步,隨著張爺爺的節奏一點一點向前挪,他們邊走邊說,其中,志愿者小哈與張爺爺的對話引起深思,張爺爺說道:“孩子由于工作問題,經常沒有時間與經歷去照顧老人,于是送至敬老院,非常思念自己的兒孫但無力改變。”志愿者小哈聽聞立馬給予了懷抱表達對老人的關懷,而這份擁抱更是讓老人落下了熱淚。由于當代年輕人工作壓力,不少老人缺缺少陪伴,而志愿活動卻填補了這個空洞,學生通過陪伴老人、組織文娛活動等,增強社會責任感,更是幫助我們理解老齡化社會的現實需求,促使年輕人反思生命意義、家庭關系和社會責任,形成更成熟的人生觀。
?。ǖ侠瓱釘v陳爺爺回屋 皮羅熱阿木·帕力哈提 攝)
當日中午,志愿者小迪攙扶年邁的陳爺爺回屋,并同其閑聊。志愿者小迪向陳爺爺詢問起生命的意義,并向其聆聽歲月,感悟生命厚度。陳爺爺曾是一名飛行教官,他感慨道:“人生就是一本日記,只要你用心細寫,等你回過頭來便可以細細品味,你們現在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為自己的未來增添難得可貴的新篇章。”志愿者小迪認真記錄下這些充滿哲學的話語,通過老一輩的經驗為自己的以后進行打算。事后小迪與我們分享并得到啟發:“以前總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有一番作為,而陳爺爺教給我平凡中的堅持、付出與愛同樣偉大。”
在工作結束后團隊成員深有體會,陪伴不一定需要太多的話語,掌心傳來的溫度、同步的腳步聲,溫暖的懷抱便是最實在的牽掛,而所謂的長大,就是學著成為別人的依靠,哪怕只是扶著走一段路。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敬老院常常被視為“被遺忘的角落”,而年輕人也常被貼上“自我”的標簽。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和志愿服務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前人將步伐邁向敬老院,與老人們建立起跨越代際的溫暖連接。這種互動不僅為老年人帶去慰藉,也為年輕人提供了獨特的精神滋養和職場軟技能鍛煉機會,形成一種“雙向治愈”的關系。當年輕人放下手機傾聽老人的回憶,當老人因年輕人的活力重展笑顏,這種跨越年齡的對話,正是對“老有所依,壯有所為”最生動地詮釋。
文字:唐楚阿合·馬德尼亞提
圖片:皮羅熱阿木·帕力哈提、唐楚阿合·馬德尼亞提、阿麗婭·吐爾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