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西工大學子延安開啟紅色調研 2025年,正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命運的關鍵轉折點,凝聚著不屈的民族魂。為解決紅色文化傳承傳播難題,更好弘揚中華文化,7月5日,西安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紅色青春?星火延梁”暑期社會實踐隊奔赴延安革命紀念館,開展紅色調研,追溯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
追溯延安十三年歷史感悟革命圣地輝煌歷程
抵達延安革命紀念館,師生們便被前言中“延安,中國革命的圣地”深深觸動。1935-1948年,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抗日斗爭政治指導中心與解放斗爭總后方。十三年間,中國共產黨人以毛澤東為代表,把握時代大勢,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融合,在理論與實踐創新中,勾勒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憑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借理論聯系實際等三大優良作風,深耕根據地建設。大生產運動打破封鎖,整風運動錘煉思想,鑄就的延安精神熠熠生輝,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確立,引領抗戰勝利、解放戰爭轉折,為新中國奠基。
參觀革命舊址文物探尋抗戰時期歷史記憶 在館內,師生們駐足于歷史文物與史料前。從抗戰時期的作戰地圖,到記錄整風運動的珍貴文獻,從大生產運動的勞動工具,到反映統一戰線的實物見證,每一件展品都訴說著往昔故事。大家探尋黨在延安如何制定抗戰戰略,怎樣凝聚各方力量共御外敵;了解整風運動如何統一思想、錘煉隊伍,為持久抗戰筑牢思想根基;感悟大生產運動里,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熱血豪情。
調研紅色文化傳承建工學子獻專業建議 走出紀念館,在王家坪革命舊址,學生們參觀了當年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辦公場所,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們在艱苦環境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與勇氣。這里曾見證了無數決定抗戰走向的重要決策,如今舊址依然保存完好,讓后人得以穿越時空,觸摸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調研過程中,師生們積極與當地工作人員、居民交流,了解到紅色文化在傳承和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例如,部分紅色文化的傳播形式較為單一,難以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一些紅色遺址周邊環境復雜,影響參觀體驗等。針對這些問題,建工學院的學生們憑借專業知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紅色文化體驗項目,優化紅色遺址周邊的建筑規劃與環境設計,以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汲取紅色精神力量師生共話傳承使命 此次調研,是一場紅色精神的洗禮。同學們表示,延安十三年歷史,是抗戰精神的生動注腳。在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挖掘這些歷史內涵,從革命遺址汲取力量,能讓紅色文化更好傳承。李彬老師強調,作為建工學院學子,要將紅色精神融入專業,未來以建筑為載體,講好紅色故事,助力紅色文化傳播。
延安之行,讓西安工業大學建工學院師生觸摸到歷史的溫度。他們將帶著這份對紅色基因的感悟,傳承抗戰精神,為弘揚紅色文化、續寫時代華章注入青春力量,讓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