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神經”直連“末梢” 北疆青鋒見證智慧系統與采煤一線共振
7月9日下午,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實踐團穿行于新疆天池能源將二礦的“智慧大腦”與“鋼鐵手足”之間——智慧礦山辦公室的數字洪流與采煤一線的機械轟鳴在此交融。智慧辦主任啟動 礦山OS系統總控臺:“這里每秒處理20萬條數據,是礦山的數字神經。”大屏上,采煤隊液壓支架壓力曲線與地質模型實時重疊,預警界面跳動著“斷層帶17架壓力超限”。
智慧中樞:代碼編織的“預見之眼”
- 采煤預演 輸入煤層起伏參數,AI生成3套開采方案,回收率預估誤差<0.8%;
- 設備克隆 關鍵采煤機建數字雙胞胎,壽命損耗精確至螺栓級;
- 碳跡沙盤 模擬不同工藝路徑碳排放,指導采煤隊調整截割順序。工程師滑動時間軸:“此刻指令正注入井下5G網絡。”
采煤前線:人機共生的“能量觸手”
采煤面入口,隊長展示 **礦工“超級裝備”:
- 5G礦燈 內置UWB定位與氣體監測,危險區域自動告警;
- AR眼鏡 透視設備故障點,維修指南疊加現實視野;
- 智能手環 監測心率體溫,預警疲勞作業。液壓支架群如巨獸蹲伏,電液控制系統響應指令僅0.8秒。“支架推移誤差從厘米級壓縮至毫米級。”技術員指著激光校準儀。
實踐團操作 人機協同模擬平臺,學生調整采煤機牽引速度,系統即時反饋煤塵濃度預警。采礦工程張同學體驗AR維修:“故障零件在眼前立體分解!”離礦前,智慧辦贈予 5G通訊模塊開發套件*,采煤隊送出 截齒合金刀頭標本——當數字神經感知鋼鐵脈動,便是智能礦山最熾熱的生命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