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智造”雙核驅動 北疆青鋒直擊生產技術-地質測量協同作戰
時間:2025-07-10 21:37:26 關注:
礦山“智造”雙核驅動 北疆青鋒直擊生產技術-地質測量協同作戰
7月9日,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實踐團深入新疆天池能源將二礦生產中樞,探秘生產技術科與地質測量科如何以數據為紐帶,編織露天礦全生命周期管控網絡。地質科三維沙盤前,激光掃過煤層賦存模型:“我們給每噸煤發‘身份證’。”科長點開巖芯數據庫,地質CT技術使勘探精度突破米級限制。
地質測量:巖層深處的“時空翻譯官”
- 微震監聽128臺傳感器捕捉巖體破裂信號,預警時間較傳統監測提前3小時;
- 無人機測繪 每日生成厘米級實景模型,邊坡位移預警線精確至±5mm;
- 儲量動態 爆破前后激光掃描比對,煤量當差計算誤差<1.5%。技術員演示裂隙追蹤算法:“斷層帶在屏幕上像血管般清晰。”
生產技術:數字世界的“開采指揮官”
生產科大屏躍動 **采剝計劃數字孿生體:
- 智能配礦 混煤熱值波動率壓縮至2.3%,年增效超千萬;
- 設備聯控 電鏟-礦卡-破碎機效率鏈動態優化,剝離成本降18%;
- 碳跡追蹤 每萬噸煤運輸路徑生成碳排放熱力圖,指導新能源礦卡調度。科長調出昨日爆破區模型:“此刻無人鉆機正按此三維坐標自動布孔。”
實踐團操作 “采-探-規”一體化平臺,學生嘗試調整采剝進度條,系統瞬時反饋設備沖突預警。“原來礦山調度是場精密交響。”采礦工程劉同學驚嘆。兩科室聯合贈予實踐團 **巖層光譜分析儀**,助力其《邊坡巖性智能識別》課題——當地質家的透視眼遇上工程師的指揮棒,便是智慧礦山最硬核的注腳。
作者:楊明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