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傅燕翔;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通訊員:趙睿宜,張可怡,秦瑞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探討數字技術在文化保護與鄉村振興中的應用,挖掘湘潭非遺紙影文化的獨特價值,6月28日至7月4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湘潭市響塘鎮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了一系列文化調研與實踐活動。團隊通過走訪紅色圣地、探訪非遺傳承基地、參與文化交流活動等,深入了解湘潭紙影非遺文化與紅色文化,為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積累經驗。
踏尋紅色熱土,鐫刻青春信仰 —— 赴韶山實踐活動6月28日,團隊奔赴偉人故里韶山,開啟沉浸式紅色研學之旅。
清晨,成員們抵達莊嚴肅穆的毛澤東廣場,身著統一隊服列隊,向高達10.1米的毛澤東同志銅像致敬,緬懷其為國家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勛。隨后,團隊參觀了毛澤東同志故居,這座南方農家宅院保留著當年的原貌,斑駁的木門、堂屋的八仙桌、臥室的雕花床等,讓成員們仿佛看到少年毛澤東在此勞作、學習的場景。步行至南岸私塾舊址,泛黃的《三字經》課本、刻有“毛澤東”字樣的硯臺,搭配講解員講述的少年毛澤東誦讀經典、創作詩句的故事,讓大家深刻體會到知識啟蒙與家國情懷的交融。
最后,團隊走進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通過“立志救國”“開天辟地”等七大主題展廳的2800余件文物,全景式了解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多媒體互動區的VR技術還原“中共一大”場景,讓成員們沉浸式感受革命火種點燃的瞬間。此次活動以“看、聽、悟、行”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年學子接受精神洗禮,汲取奮進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毛澤東故居的畫面)
光影鑄魂,匠心傳承 —— 探秘紙影非遺六月初六,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調研團隊走進湖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潭紙影戲傳承基地 —— 升平軒紙影博物館,開展非遺文化調研實踐活動。
抵達博物館時恰逢傳統曬皮影日,團隊成員與湖南省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升平先生深度訪談,聽他講述紙影歷史、制作工藝及自己與紙影的故事。吳淵老師在陽光下晾曬色彩明艷、雕刻精美的皮影,每處細節都蘊含匠人心血。在紙影制作工坊,吳淵老師介紹,一個紙影制作要經選皮、制皮、單雕等二十多道工序,雕刻需用壞數十把刀具。
在博物館展示廳,吳淵老師講解紙影戲原理,還以現代角色表演紙影跳舞,打破傳統與現代邊界,團隊成員親身參與紙影表演體驗。在湘潭這片紅色土地上,非遺傳承人將紅色題材融入紙影劇本,探索沉浸式體驗模式,讓傳統技藝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
此次調研讓實踐團隊在光影中觸摸文化根脈,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將推動紙影藝術與學科特色、紅色文化結合,通過數字化保護、文創開發等方式,讓非遺煥發新活力。

(圖片為吳淵老師曬皮影的畫面)
樹清風正氣,傳非遺文化 —— 赴湖南省文化館實踐活動7 月 1 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調研團隊與湘潭紙影非遺傳承人一同走進湖南省文化館,開展非遺文化調研實踐活動。
當日,以 “樹清風正氣,創廉潔家庭” 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拉開帷幕,旨在引導全省文化和旅游行業廣大黨員干部及家屬汲取傳統廉潔文化精華,推動廉潔理念深入人心。活動現場,來自全省文化和旅游行業的黨員干部及家屬聆聽了關于廉潔家庭建設的演講,演講者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立家規、修身齊家等的重要性,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圖片為吳淵老師帶領孩子們體驗操作皮影)
其中湖南省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淵老師及其團隊帶來的傳統非遺紙影表演。正式表演前,吳淵老師用與當代影視角色相關的紙影與大人小孩互動,鼓勵孩子們體驗操作紙影,讓大家直觀了解湘潭非遺紙影的文化魅力。隨后,紙影劇目《新包公斷案》上演,古老光影藝術與當下流行表達融合,以寓教于樂方式呈現新時代廉政故事,讓觀眾感受廉潔文化力量。
此次活動將傳統廉潔文化與非遺藝術結合,增強了黨員干部及家屬的廉潔意識。實踐團成員認識到非遺與廉潔教育融合的創新性,接下來將挖掘非遺項目中的廉潔元素,宣傳 “非遺 + 廉潔” 創新形式,讓非遺文化在傳承廉潔家風中綻放光彩。
探尋藝術溫度,感悟人文力量 —— 赴李自健美術館活動7 月 4 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湖南李自健美術館,以藝術為媒感悟紅色精神內核,為后續開展響塘鎮紙影非遺紅色主題宣傳積累文化養分。
(圖為李自健《鄉土系列》作品)
作為以 “人性與愛” 為主題的文化地標,李自健美術館將湖湘文化特色與紅色精神深度融合。實踐團成員重點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鄉土系列》等經典作品,學習藝術家 “以畫筆鐫刻民族記憶、傳遞革命精神” 的創作歷程。
參觀過程中,成員們圍繞畫作展開討論,讓紅色文化從靜態展品轉化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走出美術館,實踐團成員將目光聚焦于響塘鎮紙影非遺,此次之行是文化浸潤,讓團隊在藝術作品里讀懂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未來,學院將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通過 “藝術賦能 + 非遺創新” 模式,讓紙影成為傳播紅色文化新窗口。
探尋藝術展示,啟發文化思考 —— 赴齊白石藝術館活動7 月 2 日,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湘潭市齊白石藝術館,旨在學習藝術展示方式,為后續紙影發展傳承注入新活力。
團隊抵達藝術館后參觀主館,館內陳列的齊白石大師眾多珍貴作品,提高了成員們的藝術審美,讓他們對紙影藝術創作有了更深理解。同時成員們學習運筆知識,嘗試臨摹畫作,參與水墨畫體驗,為宣傳紙影提供了新方法。
此次齊白石藝術館之行,從藝術審美、文化傳播到傳承創新,為團隊成員思考紙影非遺文化發展提供了幫助與啟示。未來,實踐團隊將推動湘潭紙影非遺文化宣傳與傳承,讓其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探紅色根脈,品非遺韻味 —— 湘潭市博物館文化調研行7 月 2 日上午,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實踐團走進湘潭市博物館,開啟文化探尋之旅。
調研團隊首先來到 “中國共產黨湘潭歷史陳列” 區域,在 “領航” 主題雕塑前,成員們駐足瞻仰革命先輩銅像,感悟紅色精神,理解湘潭地方黨史內涵。在非遺展區,響塘吳氏紙影戲相關展品引人注目,傳統表演戲臺古樸典雅,紙影人偶形態各異,成員們觀察人偶制作工藝,觀看表演片段,了解傳承歷程,意識到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性。
參觀過程中,成員們圍繞紅色文化傳播、非遺創新發展等議題結合專業知識思考,提出運用現代科技輔助紙影表演、數字化保存非遺等建議,也思考如何以青年喜愛方式講好紅色故事。
此次博物館之行是實踐團暑期 “三下鄉” 重要開篇,成員們觸摸到湘潭紅色歷史溫度,領略非遺技藝精妙。后續,實踐團將奔赴響塘鎮,把文化感悟融入實踐,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為深入貫徹相關精神,扎實推進文化傳承發展工作,湘潭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赴響塘鎮暑期社會實踐團于 7 月前后開展了一系列文化調研活動。實踐團先后走進湖南省文化館、升平軒紙影博物館、李自健美術館、齊白石藝術館、湘潭市博物館,圍繞非遺文化與紅色文化展開調研。

(圖片為實踐團成員合影)
韶山紅色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毛澤東同志相關遺跡,這里的每一處角落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毛氏宗祠里的家訓家規,傳遞著勤儉持家、愛國愛家的優良傳統;韶山沖的田間地頭,留存著革命先輩早年勞作的印記,見證著他們從鄉土走向革命征程的初心。
在系列活動中,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紙影非遺的歷史、制作工藝、表演形式,感受其與廉潔文化、紅色文化融合的魅力,同時從不同藝術形式中汲取靈感,思考非遺傳承創新與紅色文化傳播的方式。這些活動不僅讓成員們觸摸到文化根脈,堅定文化自信,也為后續在響塘鎮開展相關實踐活動積累了經驗與素材。
未來,實踐團將帶著調研所得,奔赴響塘鎮,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宣講、非遺體驗活動等方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讓紅色與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亮光彩,以青春行動書寫文化傳承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