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論述,結合“共享食安”主題,同時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2025年7月10日,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走進武漢大華社區,以“科學識食、安全相伴”為主題,通過主題宣講、趣味互動問答等形式,為200余名居民科普食品添加劑等食品安全熱點問題的科學知識,并同步開展民生調研,精準聚焦群眾關切的食安問題。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們精心布置了科普知識宣講展板、知識問答抽獎區域、活動海報等內容。團隊成員們手持科普宣傳冊走近駐足休息的居民人群中,邀請居民參與到活動當中。居民們也分享交流了許多在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團隊成員利用專業優勢進行了耐心的解答。
圖1 科普海報展板 拍攝者/楊博宇
一、聚焦熱點,科普宣講干貨滿滿團隊緊扣居民日常關切,圍繞“冰箱用不對,細菌照樣長”“冰鮮魚不等于不新鮮”“如何正確讀懂食品標簽”“如何識別新鮮肉”等20余個食品安全熱點話題展開,向崇碧、鄭任宇在科普展區前,就每個食品安全問題的本質、引發、傳播等方面,細致地向居民講解了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安全知識。同時針對食品成分表等熱點問題,向崇碧現場演示如何快速辨識配料表、營養成分表及生產日期,手把手教居民挑選健康食品。現場氣氛熱烈,講解完畢后,居民張阿姨表示:“感謝你們教會我一個生活中的小妙招,原來在超市購買食品時,應當這樣來辨別其中的配料和營養成分啊!”

圖2 鄭任宇為社區老人進行科普講解 拍攝者楊博宇

圖3 向崇碧為社區小孩進行科普講解 拍攝者/楊博宇
二、趣味互動,知識學習輕松高效在“科學識食、安全相伴”主題宣傳的趣味互動環節,一場寓教于樂的科普熱潮精彩上演。團隊成員精心設計的食品安全趣味問答,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參與。諸如“豆漿沒煮沸為何不能喝?”“哪種顏色砧板更適切熟食?”“食物放冰箱就絕對安全嗎?”等貼近生活的問題,讓看似“高冷”的知識瞬間變得觸手可及、趣味盎然。參與者或獨立思考,或與親友熱烈討論,答對即可贏取“獅山食博士”書簽等小禮品。專業清晰的解答,不僅令居民恍然大悟,更將關鍵知識點牢牢印入心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了食品安全知識的有效傳遞與普及。

圖4 知識問答趣味互動現場 拍攝者/程夢然
三、問卷調研,精準把握居民需求深入社區開展科普和調研,旨在真正打通食品安全知識傳播的“最后一公里”。為真實掌握居民食品安全知識水平與信息獲取習慣,團隊精心設計了調研問卷。問卷內容涵蓋食品安全關注度、知識獲取渠道、特定風險(如農殘、添加劑)的認知、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迫切了解的食品安全熱點知識等方面。團隊成員分組行動,耐心指導居民填寫,尤其關注對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的老年群體,確保數據真實有效。本次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近200余份,未來團隊會持續優化科普內容與形式,聯合社區力量,共同守護好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圖5 團隊成員進行問卷調研 拍攝者/楊博宇
通訊員:楊博宇 程夢然 張祎
審核:周紫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