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財大惠陽藝耕實踐團:以藝術為筆 繪就特色文化振興畫卷
通訊員:徐佳樺
7月4日至6日,廣東財經大學惠陽藝耕實踐團深入惠州市惠陽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探訪行動。團隊創新性融合紅色文化與荔枝產業元素,系統梳理當地歷史文脈,全力助推荔枝文化產業升級,憑借藝術專業優勢為農產品注入新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深耕荔枝產業 激活品牌勢能
7月4日,實踐團首站抵達被譽為"荔枝活態博物館"的黃竹瀝公園。園內,數株飽經百年風霜的荔枝古樹傲然挺立,默默訴說著惠陽荔枝產業的悠久歷程。隊員們手持相機,細致捕捉古樹的蒼勁姿態與果農們繁忙的采摘瞬間,深度探尋當地荔枝文化的深厚底蘊。

隨后,團隊走進人聲鼎沸、果香四溢的本地荔枝交易市場。同學們主動與商販攀談,詳細調研荔枝銷售現狀,認真記錄價格波動與交易實況。惠陽區鎮隆鎮荔枝協會會長葉賢亮在訪談中提到,鎮隆荔枝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在品種培育與種植技術上頗具優勢,但在市場拓展、物流配送及品牌宣傳等環節仍有提升余地,期待實踐團能為鎮隆荔枝的推廣添磚加瓦。隊員們深受觸動,決意發揮專業所長,探索校地協同發展新路徑,為特色農產品推廣注入藝術靈感。

回溯歷史根脈 賡續紅色基因

7月5日上午,實踐團探訪了始建于清代的崇林世居。這座占地1.4萬平方米的客家圍屋,以其獨特的"九廳十八井"建筑格局,盡顯客家先民的匠心巧思。隊員們將鏡頭對準灰塑、木雕等精美建筑細節,通過與文化保護工作者交流,深入了解圍屋的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情況。大家紛紛表示,圍屋斑駁的墻體之上,鐫刻著客家人堅韌不拔的奮斗史詩,值得代代守護傳承。當日下午,實踐團前往惠紫河博地委舊址。在這里,隊員們通過重溫東江縱隊的革命事跡,用鏡頭定格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展館內陳列的珍貴文物與栩栩如生的場景復原,讓隊員們真切體悟到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理想與堅定信仰。

此次惠陽文化探訪之行,廣東財經大學惠陽藝耕實踐團不僅全面掌握了當地歷史文化與產業發展現狀,更以實際行動為惠陽的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力量。未來,實踐團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為地方發展貢獻更多創新思路與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