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與文化傳承。7月4號,廣東科技學院“客鄉瓷韻”非遺傳承突擊隊來到富大非遺工坊,走進陶瓷工廠,近距離學習陶瓷生產的流程,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產業的融合創新之路,讓非遺技術在時代煥發新活力。
探訪百年陶瓷技藝,感受匠心傳承


早晨9點,隊員們便在富大陶瓷非遺工坊集結完畢。文旅部副經理盧早美女士熱情地引領我們到陶瓷工坊內部,向我們介紹陶瓷的生產流程。練瓷土、成型、彩繪上釉.......從泥坯到成品的蛻變過程,無不一體現出傳統工藝的匠心獨運與現代技法的相結合。從一抔黃泥到美輪美奐的工藝品,蘊含的是千年文化底蘊。
走進富大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解碼產業升級新路徑


隨后,團隊跟隨盧經理的引領來到富大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園依托傳統陶瓷產業基礎,設計出了一個由陶瓷制品打造和裝飾的旅游園區,吸引游客前來打卡、了解大埔陶瓷文化。盧經理介紹說,園區內的許多圖案都有特殊的寓意,如“五蝠臨門”“迎財入門”“瓶瓶安安”等等。不同的圖案不僅體現了陶瓷的可塑性,還寄托著客家人對生活美好的愿景。
產業園內有乾坤,里面是非遺工匠的工作室。工作臺前,師傅們手持畫筆,專心致志地描繪著山水圖案。玻璃柜里成列著許多畫好的作品:客家生活、梅州山水......每一個紋路都蘊含著傳承人的精湛技藝與對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
青春聚力百千萬,鄉村振興正當時


在觀覽的最后,我們有幸邀請到富大陶瓷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部主任黃志超先生,共同探討大埔陶瓷煥發新生的路徑。他表示,青年學子可將專業知識融入非遺創新,為陶瓷技藝發展注入新活力。大埔陶瓷已主動適應市場趨勢,產品正從傳統裝飾品向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生活用品轉型。在這一過程中,黃志超先生特別強調了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緊跟大埔縣黨建引領陶瓷產業振興的政策指向。富大陶瓷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非遺傳承與創新、鄉村振興等戰略部署,在黨的政策指引下探索發展模式,生動詮釋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發展的深度融合,為青年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實踐范例。團隊表示,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為廣東“百千萬工程”和非遺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通訊員:蔡同琳、趙俊渝
來源:廣東科技學院“客鄉瓷韻”非遺傳承突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