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浙江農林大學“山水鄉望”暑期社會實踐團持續深入蒼南縣莒溪鎮腹地,圍繞非遺技藝傳承活化、民宿業態升級與核心景區開發三大關鍵領域展開深度調研。

圖1 蒼南縣莒溪鎮景觀
聚焦廊橋技藝,探尋非遺傳承新路徑
實踐團首站探訪大峨村非遺木拱廊橋,成員們在帶隊老師的介紹下系統考察了傳統木架編織與榫卯技術的精妙應用,深刻理解了廊橋作為活態文化遺產的歷史底蘊與現代轉化潛能,這也為后續設計具有深度參與感的非遺互動體驗項目提供了關鍵技藝支撐。

圖2 帶隊老師介紹廊橋歷史和技術
(二)對話民宿業態,洞察鄉村旅居新需求
在溪山村舍民宿里,成員們就客流結構、客源特征及運營模式與民宿經營者展開深度交流。調研揭示,當前鄉村業態針對年輕客群的內容營銷與沉浸體驗仍存在提升空間。團隊同步考察了民宿周邊游步道、景觀水車等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評估其與未來峽谷景區聯動開發的可能性。

圖3 成員訪談溪山村舍民宿經營者
(三)踏勘潛力資源,把握峽谷開發新方向
對于尚在施工、未對外開放的莒溪大峽谷,團隊重點評估其優質生態景觀資源稟賦,觀察到峽谷自然條件優越,但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團隊結合“Z世代”對探險與自然的偏好,提出在生態保護優先原則下,完善基礎設施并策劃具備高傳播性與情感共鳴的體驗項目。

圖4 莒溪大峽谷
實踐團將緊扣“年輕化、沉浸感、傳播力”三大維度,為莒溪鎮量身設計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助力這座浙南山水小鎮在鄉村旅游浪潮中綻放異彩,讓沉睡的峽谷與千年的技藝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

圖5 團隊成員合影
圖片:張志超
文字:季梓瑩
2025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