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 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紅途尋跡?東山筑夢”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深入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楊吉灣,在湘鄉市委宣傳部紅培中心主任武文渡的帶領下,沉浸式探訪陳賡故居,開啟紅色文化研學之旅。此次活動作為 2025 年暑期 “三下鄉” 系列實踐的重要環節,旨在通過實地調研與專業實踐,傳承革命精神,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一師學子認真聆聽武文渡主任的講解 王敏之攝)
在陳賡故居,武文渡主任結合故居建筑特色與歷史背景,系統講述了陳賡從將門之后成長為開國大將的傳奇人生。他重點介紹了陳賡在黃埔軍校求學、長征中率干部團架設烏江浮橋、抗日戰爭中指揮神頭嶺伏擊戰等關鍵事跡,特別提到陳賡在通安州戰役中以少勝多、護衛紅軍主力渡江的英勇壯舉。“這座‘凹’字形院落不僅承載著陳家世代習武的傳統,更見證了陳賡家族‘賣田救民’的義舉 —— 抗戰時期,陳家將 300 余畝田產變賣救濟災民,最終僅剩 1.3 畝自留地。” 武文渡的講解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陳賡家族 “家國一體” 的精神傳承。
實踐團成員通過觀察故居內的雕花鼓狀石礎、練武坪遺址,以及陳賡幼年讀書的私塾舊址,進一步了解其成長環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楊欣鈺同學表示:“故居的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歷史,從磚木結構的院落到泛黃的舊物,都讓我們真切觸摸到革命先輩的成長軌跡,這種沉浸式體驗比書本更能激發對歷史的敬畏。”

(青年陳賡讀過的進步書籍 王敏之攝)
本次活動通過探訪紅色遺址的形式,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在實地研學中深化了對革命歷史的認知,更以青年視角傳播紅色故事。作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實踐育人” 體系的生動實踐,此次活動推動了 “專業學習 + 紅色研學” 的深度融合。未來,學院將持續以紅色文化為紐帶,整合專業資源,探索 “紅色文化傳播助力鄉村教育服務” 特色路徑,讓青春力量在傳承紅色基因、服務地方發展中綻放光彩,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