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踐團夜訪小崗村廣場,叩響鄉村振興人文共鳴
6月28日傍晚,暮色漫染天際,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智匯小崗—三維賦能實踐隊”的青春步伐,悄然踏入安徽大地。從午后五點許抵達皖地,到暮色中奔赴小崗村廣場,這支年輕隊伍以“初遇者”的熱忱,在鄉土煙火里解鎖鄉村人文密碼,拉開“扎根鄉土,情系鄉親”暑期實踐的序幕。
初入皖地:暮色里的溫暖奔赴
下午五時許,實踐隊抵達安徽。初來乍到的陌生,被當地餐館的煙火氣悄然消融。簡單用餐后,隊員們身著統一深紫色志愿服,即刻奔赴小崗村廣場——這座承載鄉村記憶與煙火的場地,即將成為青春與鄉土對話的起點。

(圖為6月28日,鳳陽縣小崗村大門。鄒高陽供圖)
踏入廣場時,晚風裹挾著麥香與蛙鳴而來,遠處納涼的村民身影漸次清晰。暮色中的小崗村,以最質樸的姿態迎接青春力量,讓實踐隊對“融鄉土煙火 筑振興同心”的旅程,多了幾分期待與敬畏。
廣場互動:青春與鄉土的自然共鳴
暮色里的小崗村廣場,實踐隊員主動融入廣場舞人群,深紫色志愿服與村民服飾在旋律中交織。沒有刻意編排,隊員們跟著村民的節奏起舞,從生澀到漸入默契,歡笑聲中打破了城鄉隔閡。有村民笑著說“大學生跳舞也帶勁兒”,而隊員們在舞步中感受到鄉村生活的鮮活氣息。

(圖為6月28日,“智匯小崗—三維賦能實踐隊”與村民手拉手共跳廣場舞。鄒高陽供圖)
籃球場成為另一個互動舞臺,實踐隊與村里青年展開友誼賽。奔跑、傳球、投籃,汗水與吶喊點燃夏夜,從對抗到配合,隊員與村民在競技中增進信任。賽后的擊掌與交流,讓青春力量與鄉土情懷在運動中自然聯結。

(圖為6月28日,“智匯小崗—三維賦能實踐隊”與村民籃球競技。鄒高陽供圖)
活動間隙,隊員們與納涼的老人交談,聽他們講述小崗村的故事。一位老人熱情邀請隊員到家中做客,樸素的關懷讓隊員們感受到鄉村的溫度。這些不經意的互動,讓“新村民”的身份在真誠交流中悄然融入。
青春使命:錨定“振興同心”的實踐
作為高校實踐團隊,他們 帶著“體驗鄉村質樸、感悟村民堅守、深化振興認知”的初心而來。初遇安徽、初抵小崗村廣場的點滴,讓“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變得具體—— 它是村民眼角的笑意,是廣場上的家長里短,更是青春腳步丈量土地時,真切觸碰到的溫度。
后續,實踐隊將以更飽滿的熱忱,投身農事勞作、村民訪談,把“聽村史、暢發展”的交流深化,讓青春實踐真正成為“融入鄉土煙火、凝聚振興同心”的橋梁。而這份來自皖地的初體驗,也將化作最生動的注腳,向更多人訴說:鄉村振興的浪潮里,青春力量從未缺席。
(虞雅涵,陳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