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熱忱似火。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社會實踐團懷揣能源報國的堅定信念,踏上了奔赴祖國北疆的征途。7月2日,實踐團一行自臨潼火車站啟程,跨越千里,深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走進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公司勝利二號礦,以腳步丈量能源熱土,用雙眼見證“黑色黃金”的開采傳奇。
千里奔赴:車輪滾滾向北,心潮逐浪高
清晨的臨潼站,朝暉為啟程的身影鍍上金色。列車載著青春的憧憬與求知的熱望,一路向北飛馳。窗外,八百里秦川的沃野良田漸漸被拋在身后,代之以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當列車駛過黃河,濁浪排空的氣勢令學子們屏息凝神,母親河的雄渾激蕩起胸中的家國情懷。
駛入內蒙古境內,視野豁然開朗。無垠的草原如巨大的綠毯鋪向天際,成群的牛羊點綴其間,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如珠,勾勒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美畫卷。窗外流動的風景成為移動的課堂,實踐團成員們或凝神記錄,或熱烈討論,車廂內筆記本上寫滿對能源產業與生態和諧共生的思考。從關中平原到北疆草原,不僅是地理空間的跨越,更是認知視野的拓展——祖國的遼闊與能源基地的壯美,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青年心頭。
礦場初探:大地脈絡震撼,責任擔當入心
抵達勝利二號礦,現代化露天礦的磅礴景象瞬間攫住所有人的目光。巨大的礦坑宛如大地的脈絡,層疊的剝離臺階書寫著工業的史詩,龐大的礦用卡車如鋼鐵巨獸在礦坑中高效穿行,構成一幅力與美的壯闊圖景。在礦方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頭戴安全帽,深入礦區一線。
行走在觀禮平臺,近距離觀察剝離、采裝、運輸、排土的全流程作業,巨型電鏟每一次精準有力的挖掘,都引來學子們的驚嘆。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勝利礦先進的綠色開采工藝與嚴格的生態修復措施:“我們始終堅持‘邊開采、邊治理’,你看那邊復墾區,牧草長勢多好!” 昔日的排土場如今綠意盎然,展現出工業文明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堅定實踐。煤炭從遠古地層被喚醒,經現代化工藝轉化為支撐國家發展的澎湃能量,這條“烏金”之旅讓“能源報國”四字從口號化作眼前觸手可及的現實重量。
青春誓言:北疆礪青鋒,能源寫華章
此次錫林浩特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國情教育與專業認知的淬煉。千里征途,磨礪了實踐團成員不畏艱苦的意志;礦場實踐,深化了對能源行業“國之大者”的認知,切身感受到科技賦能下綠色礦山發展的澎湃脈動。
“親歷這壯闊的能源基地,才真正懂得何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團隊成員張同學在歸途的列車上感慨道。從書本走向曠野,從理論走向實踐,北疆的風沙磨礪了青春鋒芒,礦區的燈火點亮了報國理想。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將所見所感所思轉化為矢志學習、投身能源事業的強大動力,讓青春在為國家能源安全與綠色發展的不懈奮斗中綻放最耀眼的光芒!他們心中的火焰,正如礦坑中不息的燈光,必將照亮前行的能源報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