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浙江農林大學“青壟ART+”脈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赴衢州市開化縣進行調研實踐活動。

"幼時不識路,今日上坦途。赤身獻革命,決然無返顧。"這是劉英在1929年參加革命時所作,短短四句展現了其獻身革命的堅定意志,也是其一生革命實踐的寫照。首站,實踐團緊跟革命先烈的步伐,來到浙西革命斗爭紀念館。紀念館內,肅穆莊重。團隊成員在講解員的引領下,緩步穿行于各個主題展廳。一幅幅定格烽火歲月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浸染硝煙痕跡的簡陋武器與斑駁遺物,一封封字字泣血、彰顯堅定信仰的泛黃家書與文件,無聲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一物一件皆扣人心,一聲一喚皆觸心弦。

實踐團成員吳羿辰感慨道:“站在這些真實的文物面前,我第一次如此貼近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呼吸與心跳。他們當年面臨的艱難險阻遠超想象,支撐他們前行的唯有對理想的執著和對人民的赤誠。這讓我深刻反思,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該如何傳承這份沉甸甸的使命。”
了卻紀念館之行,團隊稍作休整,于下午再度踏上探尋開化根脈的道路。根雕佛國景區以根雕藝術與佛教文化融合為主題,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園”,是全球唯一的根文化主題旅游區。在此地,實踐團成員無不為匠人的巧思所折服,紛紛贊嘆世上竟有如此化腐為奇之策。

如今,根宮佛國已成為開化文旅融合發展的“金名片”,也是當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這也為我們謀局當地鄉村的發展提供了可行路徑。
最后實踐團來到開化縣文化客廳,充分了解了開化縣的未來發展規劃以及特色民俗傳統。開化縣深度挖掘當地“紅色、綠色、古色”三大文化資源,使傳統文脈煥發新生,如今56座文化禮堂分列開化各地,他們都承載著一方水土最獨特的記憶,而這些傳承了千百年的祖宗智慧也為他的后人帶來了無盡的瑰寶。

下階段,團隊將前往音坑鄉下淤村進一步深入調研,探查村莊基礎信息、提取村莊特色基因、迭代過往傳統路徑、開發鄉村產業藍海賽道,為下淤村的振興發展提供可行路徑,攜手共建詩畫和美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