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活動背景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強高校與中學協同育人、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銜接的號召,河海大學依托“源泉工程”品牌社會實踐項目,持續開展“學子母校行”招生宣傳活動,旨在通過在校大學生重返高中母校的實踐形式,搭建高校與中學之間的溝通橋梁,傳遞河海精神、展現學科特色,吸引優質生源報考。
河海大學,作為一所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始終秉持“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訓精神,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近年來,河海大學在水利、環境、海洋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國家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江蘇省射陽中學作為省首批四星級高中、鹽城地區基礎教育標桿學校,長期為河海大學輸送優秀學子,雙方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上高度契合。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競爭日趨激烈,河海大學進一步深化“源泉工程”內涵,鼓勵學生以“朋輩引領”方式,通過真實生動的成長故事、專業細致的政策解讀,增強招生宣傳的親和力和說服力。
本次活動中,由射陽中學畢業的河海學子組成的“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將充分發揮“過來人”的獨特優勢,面向母校師生介紹河海大學在水利、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學科實力、科研平臺及“雙一流”建設成果,同時結合個人在校學習體驗和生涯發展收獲,展現河海“紅專兼備、務實重行”的育人特色。活動不僅為高中學生提供直面高校的窗口,也為河海學子提供反哺母校、鍛煉實踐能力的平臺,助力提升學校社會影響力,推動招生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
第二章 活動簡介2.1 活動名稱“海濱尋源”小隊赴江蘇省射陽中學開展源泉工程實踐
2.2 活動時間2025年1月21日-2025年1月22日
2.3 活動地點江蘇省射陽中學
2.4 活動參與人員(附錄 圖4)胡佳妮、王鑫、湯其國、吳羽菲、徐一杰
2.5 活動內容
- 向母校師生匯報大學期間的學習情況、生活體會及感悟,并向高中學子們分享高中學習經驗。
- 通過PPT、宣傳視頻、海報等方式向高中學子介紹河海大學,加深高中學子們對于河海大學的了解。
- 設置答疑環節,面對面解答高中學子對于大學的困惑。
- 建立微信群、QQ交流群,線上解答學生及家長關于報考河海大學的困惑。
第三章 活動目的3.1 深化校際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此次回訪江蘇省射陽中學,可以進一步加深兩校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通過走班宣講以及與高中老師面對面的交流,促進雙方在學術資源、教育資源以及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共享,為江蘇省射陽中學的師生提供更多了解河海大學、接觸前沿科技的機會,同時也為河海大學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奠定堅實基礎。
3.2 展示實踐成果,激發學術興趣“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涵蓋了機器人工程、會計學、工程管理、經濟學等專業,是一支富有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團隊。實踐團將在活動中全面展示其專業認知、專業培養方案、未來就業方向以及自己的大學生活。通過生動具體的案例分享,激發江蘇省射陽中學學子對這些領域的學術興趣與好奇心,引導他們關注國家水資源與環境保護的重大需求,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
3.3 傳遞招生信息,吸引優秀學子此次源泉工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向江蘇省射陽中學的師生傳遞河海大學最新的招生政策、專業設置及獎學金體系等信息。我們通過講解招生PPT、發放報紙、制作海報和建立線上群聊,詳細介紹河海大學的辦學特色、學科優勢及校園文化,吸引更多有志于水利、環境、海洋等學科的優秀學子報考河海大學,共同為國家的水利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3.4 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師生互動我們將通過建立招生微信群和QQ群,為師生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鼓勵更多江蘇省射陽中學的學子了解河海大學。通過這種互動,不僅能夠幫助射陽中學的師生更好地了解河海大學的教學與研究環境,還能夠促進雙方在教學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相互借鑒與學習,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回到江蘇省射陽中學進行招生宣傳活動,通過深化校際合作、展示實踐成果、傳遞招生信息及搭建交流平臺等方式,為江蘇省射陽中學的師生提供更多了解河海大學、接觸前沿科技的機會,同時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加入河海大家庭,共同為國家的水利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第四章 活動意義4.1高校層面:提升影響力,彰顯育人擔當4.1.1傳播優勢通過多媒體展示、學長案例分享等形式,立體呈現河海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成就、特色專業(如水利、環境等國家重點學科)及中國靈魂、全球視野、河海特質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水利搖籃的認知標簽。
4.1.2促進認同以校史長廊、張聞天班、五四紅旗班等紅色資源彰顯思政育人特色,通過河海精神宣講深化情感共鳴,在長三角地區基礎教育領域擴大美譽度。
4.1.3戰略布局針對江蘇新高考改革,為江蘇省射陽中學等省級示范高中定制宣講方案,建立持續跟蹤機制,吸引綜合素質突出的學子報考。
4.2中學層面:構建銜接通道,賦能生涯教育4.2.1升學指導體系化“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涵蓋了機器人工程、會計學、工程管理、經濟學等專業,學長學姐通過自身的經歷,為學弟學妹選擇專業以及未來的就業提供一些意見與建議,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
4.2.2榜樣引領常態化建立線上群聊,邀請河海大學優秀的學長學姐進群,解答學弟學妹們有關錄取分數線、專業選擇以及校園生活等疑惑,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報考河海大學。
4.3實踐主體:淬煉青年擔當,傳承河海基因4.3.1實踐育人顯實效實踐團通過活動策劃、公眾演講、新媒體運營等全流程參與,顯著提升組織協調核心素養,獲多家網絡媒體的報道。
4.3.2文化反哺育情懷“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成員均畢業于江蘇省射陽中學,以過來人視角講述個人成長故事,用鄉音鄉情增強說服力,如水利專業學生結合家鄉射陽河治理案例闡釋專業價值,激發學弟學妹的家國情懷。
4.4社會價值:促進教育公平,服務國家戰略此次源泉工程活動實現了高校招生與學生成長、中學需求與社會關切的同頻共振,既是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創新實踐,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主動對接基礎教育改革、服務人才強國戰略的生動注腳。通過持續優化活動載體,將進一步放大品牌效應,為雙一流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第五章 活動準備5.1前期準備5.1.1與高中學校取得聯系活動開始前,我們主動聯系江蘇省射陽中學高三分管校長:徐昌富副校長,約定好宣講時間為1月21日,地點為高三(20)班,徐校長對我們要來宣講表示熱烈歡迎。然后我們與20班班主任劉春宏老師聯系,最終確定好了與其他高校在高三年級家長會結束之后進班依次宣講。
5.1.2物資及宣傳內容準備(附錄 圖1)我們領取了紙質物資:河海大學2024年招生專刊報紙、定制支架簽字筆、定制文件袋、船票、宣傳卡片;電子物料:河海大學2024年宣講PPT、河海大學2024年宣傳視頻、河海大學畢業生升學&就業去向表、江蘇省2024年宣傳折頁、招生專刊報紙。
在線下討論過程中,成員們積極討論此次線下宣講的預期效果,發揮創造性思維,提出宣講注意點和改進措施。
5.2任務分工5.2.1時間線(附錄 圖2)用腦圖的形式將宣講任務分成若干個小階段,明確每一階段的完成時間點。列出每一階段的注意事項。當在規定時間之前沒有跟上預定進度時,應該及時預警。
5.2.2任務認領(附錄 圖3)本次實踐開始前,我們團隊首先通過線上聊天,確定了每位成員的具體分工。然后通過線下見面,再次明晰各自的任務。其中胡佳妮負責簡訊、答辯以及推進工作;吳羽菲負責新聞稿、總結稿和推文的制作;湯其國負責主要宣講任務及PPT的制作;徐一杰負責活動照片的收集和網絡視頻平臺的運作;王鑫負責答疑群聊的管理工作以及數據收集整理。
第六章 正式活動6.1線下宣講(走班)(附錄 圖5-11)實踐團成員來到高三年級,以走班宣講的形式展開分享。實踐團首先在班級播放了河海大學2024年招生宣傳視頻——《看見》。同學們對河海大學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對未來大學生活充滿了向往。接下來,實踐團通過宣講PPT全面介紹了河海大學的百年校史、辦學特色、招生專業以及校園環境等信息。通過豐富的圖文展示,同學們對河海大學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在宣講環節結束后,團隊成員向同學們發放學校文創,同時積極與同學們互動,耐心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這樣的交流不僅拉近了實踐團與同學們之間的距離,也有助于同學們解決大學選擇與報考過程中的疑慮,不少同學表達了自己對河海大學的向往,表示自己將珍惜剩下的高中時光,為考上理想學府不懈努力。
6.2線上宣講6.2.1制作原創海報(附錄 圖12/13)實踐團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創意與才華,精心制作了原創主題海報,向廣大網友全面展示河海大學的獨特魅力與卓越風采。
6.2.2熱門視頻平臺推廣(附錄 圖14)實踐團成員們通過在抖音、bilibili、小紅書等熱門平臺發布動態、參與話題討論、與網友互動等方式,積極推廣視頻等作品,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與點贊。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些視頻與海報讓他們對河海大學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對水利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6.2.3微信、QQ群聊答疑(附錄 圖15)實踐團成員還建立了QQ與微信群,不僅詳細解讀河海大學最新的招生簡章、錄取規則、專業設置等;分享校園環境、宿舍條件、食堂美食、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等,還搭建一個開放、互動、高效的交流平臺,讓每一位有志于加入河海大家庭的同學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6.3感念師恩(附錄 圖16/17)實踐團回到母校,拜訪高中時期的數學老師——徐昌富老師和政治老師——劉春宏老師。實踐團成員向他們講述半年以來的大學時光。從河海校園的衣食住行到校外的探索娛樂,從專業課堂的交流學習到課余生活的多彩豐富。在交談過程中,團隊成員介紹了各自的學習與生活近況,分享了自己在學科競賽、社會實踐方面的經歷,也談及自己在志愿服務、校內活動方面獲得的獨特感悟與精彩體驗。此外,徐老師以其優秀學生的事跡勉勵實踐團成員要始終保持勤奮和努力,不要妄自菲薄。“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通過與兩位老師的交流,實踐團成員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向目標奮進的決心。
第七章 活動總結及宣傳工作7.1活動總結7.1.1第一次總結會議(附錄 圖18)在2月9日,實踐團成員開展了第一次總結會議,此次會議是在我們基本完成宣講任務,第一次推文制作完成后開展的。會議上我們總結了已有成果,反思不足,得出我們要繼續加大宣講力度的結果。
7.1.2第二次總結會議(附錄 圖19)在2月14日,實踐團成員開展了第二次總結會議。此次會議從更高維度上反思了活動的不同環節。每個人分享了自己認為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展望。至此,活動圓滿結束。
7.2多渠道宣發7.2.1河海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公眾號(附錄 圖20)7.2.2河海大學本科招辦公眾號(附錄 圖21) 7.2.3江蘇教育新聞網(附錄 圖22) 7.2.4多彩大學生網(附錄 圖23)7.2.5大學生之聲網站(附錄 圖24) 第八章 活動展望8.1存在不足在回顧河海大學“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回到江蘇省射陽中學進行招生宣傳的活動時,盡管活動可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8.1.1目標受眾了解不足在進行招生宣傳時,實踐團可能未能充分深入了解江蘇省射陽中學學生的具體需求和期望。這可能導致宣傳內容與學生的關注點不完全匹配,降低了信息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8.1.2宣傳內容缺乏深度盡管實踐團可能介紹了河海大學的發展歷史、辦學現狀以及專業特色,但可能未能深入挖掘和展示學校的獨特魅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對于學校所在地的環境和歷史介紹也可能不夠充分,未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8.1.3 反饋機制缺失一個有效的宣傳活動應該建立適當的評估與反饋機制,以了解活動效果并及時作出調整。然而,實踐團隊未能設立明確的評估指標和反饋渠道,很難準確衡量宣傳活動的實際效果,也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
8.2目標期望河海大學“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回到江蘇省射陽中學進行招生宣傳活動的目標期望是多方面的,旨在提升河海大學的品牌認知度、促進招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加強校際合作以及提升團隊能力。通過實現這些目標期望,將為河海大學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同時促進團隊成員的個人成長和發展。
8.2.1提升知名度實踐團希望通過此次源泉工程活動,讓江蘇省射陽中學的學生及教師對河海大學有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到河海大學在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時,重點介紹河海大學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等特色專業,以及這些專業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和就業前景,激發學生對這些專業的興趣。
8.2.2促進招生交流實踐團通過與射陽中學師生的面對面交流,建立直接、有效的溝通渠道,解答學生關于招生政策、專業設置、校園生活等方面的疑問。此外,通過問卷調查、一對一咨詢等方式,收集有意向報考河海大學的學生信息,為后續招生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8.2.3激發學習動力實踐團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河海大學的校園環境、學術氛圍、社團活動等,讓高三學子對未來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同時,邀請河海大學的優秀校友或在校學生分享他們的學習經歷、成長故事和職業規劃,激勵母校的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努力學習。
8.3改進措施針對河海大學“海濱尋源——射中源泉工程”實踐團回母校宣講存在的3個問題:目標受眾了解不足、宣講內容缺乏深度、反饋機制缺失,實踐團提出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8.3.1深入調研分析分析往年射陽中學學生的升學情況,特別是報考河海大學的學生特點,以便更精準地定位目標受眾。根據調研結果,設計符合江蘇省射陽中學學生特點的招生宣傳材料,如宣傳冊、海報和視頻等,借此強調河海大學的專業特色、師資力量、校園文化以及與江蘇省射陽中學相關的成功案例。
8.3.2豐富宣傳內容在宣傳材料中增加河海大學的歷史沿革、科研成就、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內容,展現學校的綜合實力。詳細介紹各專業的課程設置、就業前景、實習機會等,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和發展方向。
8.3.3建立反饋渠道在宣傳活動中設置反饋表或在線問卷,收集學生對招生宣傳的滿意度、意見和建議。布團隊的聯系方式,鼓勵學生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建立線上群聊,方便解答高三學生關于報考河海大學的疑惑。
8.3.4定期分析總結對收集到的反饋信息進行定期分析和總結,找出宣傳活動的亮點和不足。根據反饋結果調整宣傳策略和內容,確保宣傳效果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