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聯袂·百十承志“實踐感悟——劉粵華
時間:2025-02-22 14:03:34 關注:
寒假伊始,我參與了以“江河聯袂·百十承志”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河海大學的一員,這次實踐不僅是對校史與水利精神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結的旅程。從校史館的厚重檔案到南水北調工程的壯闊現場,從老一輩教師的諄諄教誨到水利一線校友的奮斗身影,我深刻體會到“水利精神”的傳承不僅是口號,更是代代河海人用智慧與汗水書寫的使命擔當。
踏入西康路校史館內,泛黃的檔案、斑駁的老照片和泛著歲月光澤的獎杯,無聲訴說著河海大學百十年的風雨歷程。在講解中,我了解到學校從“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到“雙一流”高校的蛻變,每一步都與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同頻共振。
我們團隊成員實地考察了國家建設的重大水利工程,前往南水北調東線揚州江都水利樞紐。這些實地見聞,讓大學生對“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了更深的理解。水利工程不僅是圖紙上的線條,更是鮮活的生命;水利精神不僅是書本中的理論,更是腳踏實地的行動。我深刻體會到:歷史的宏大敘事,正是由無數個體的“小歷史”編織而成。
在撰寫新聞稿的過程中,我對“河海精神”有了全新的認知。它不僅是“艱苦樸素、實事求是”的校訓,更是一種融入血脈的信仰:以水為師,利萬物而不爭;以國為任,雖艱險而不辭。
作為新時代的河海學子,我深感責任重大。未來的我們,或許會面對更復雜的氣候挑戰、更前沿的技術難題,但只要我們銘記“百十承志”的初心,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便能在水利事業的長河中,寫下屬于自己的篇章。
“江河聯袂·百十承志”社會實踐雖已結束,但它賦予我的思考與力量將長久留存。從校史館到水利一線,從前輩手中接過精神的火炬,我更加堅定:水利人的征程,永遠是下一座山川、下一段江河。愿我們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承先輩之志,開未來之局,讓河海精神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作者:劉粵華 來源:河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