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古老歷史,解文化新機
時間:2025-02-17 19:54:01 關注:
文化鑄魂,潤物無聲。為深入研究黃河流域祭祀文化內涵,了解文旅產業發展現狀,探尋山西地區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方向,1月21日,“古祭新顏”黃河源調研團成員荊方怡前往運城博物館展開了調研實踐活動。
運城博物館成立于2013年,收藏了約13萬件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的各類文物。宛如扎根于黃土高原之上的老樹根,運城博物館訴說著河東地區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見證著黃河流域祭祀活動的變遷。
踏入博物館首先來到的是“華夏尋根”展廳,透過觸摸屏和“陶片文化堆積墻”,團隊成員看到了遠古時期河東地區文明的發展。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的制作過程,橫北倗國墓地上層貴族的喪葬儀軌,這些經過復原的場景與畫面展現出史前時期先祖們樸素的祭祀習俗。
運城博物館內設有文創展區,一件件文創產品獨具匠心,是古老文化在當代的再次生長。作為關公故里,運城博物館從關帝祭祀文化中抽象出代表性符號,打造出一批內涵豐富的文創精品。義行天下,招財辟邪的動漫關公形象可愛又不失特色,適合做成帆布背包上的印花、冰箱上的裝飾磁貼與精美絕倫的剪紙工藝畫;永樂宮壁畫栩栩如生,令人著迷,設計師將其與單肩包結合,既展現出元代建筑藝術的輝煌成就,也訴說著建國初期永樂宮遷建的艱苦卓絕;甘泉神澤潤萬物,福被蒼生,印有甘泉神形象的水杯承載著運城人民對每一位游客美好的祝愿。這些產品立足于河東地區的祭祀文化,承載著山西記憶,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了觸摸歷史的窗口。
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與博物館文創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了解到當下旅游區文創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困境。如何充分利用地區文化資源優勢,在把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產品,正是當下博物館文創“破圈”的關鍵。關公形象的再繪制、永樂宮壁畫的再創造、甘泉神祭祀儀式的再挖掘等轉化工作仍需繼續推進。此外,在與博物館游客的交流中,團隊成員進一步了解了青年群體對于博物館設施建設的意見和對文創產品的新期待,如何持續吸引年輕人群體關注山西地域習俗和黃河文化已經成為文創產業發展的新目標。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此次運城博物館之行為團隊提供了豐富的文創設計案例與文旅實踐經驗。通過實地走訪,團隊成員初步把握了文創市場現狀,由此正確分析和預測其未來的發展路徑,有助于推動地區旅游業繁榮,促進黃河流域祭祀文化的年輕化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作者:大學生之聲 來源:荊方怡 汪泓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