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韻新程:聚焦家鄉發展
時間:2025-02-06 00:05:12 關注:
聚焦家鄉桃鋪村發展
于時光長河的褶皺里,家鄉的輪廓逐漸清晰。它是我們靈魂深處的錨點,承載著我兒時的歡笑與夢想。在歲月的流轉中,家鄉宛如一位堅韌的行者,一步一個腳印,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2025年1月25日上午9時,當學生志愿者們再次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桃鋪村,那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在他們眼前徐徐展開。
關于桃鋪村,學生志愿者作過相應的了解,名稱由來與早期繁榮:桃鋪村曾叫“桃花鋪”,因盛產桃子聞名,在水路交通為主的時代,當地個大、脆甜的桃子遠運至九江、廬山、鄱陽湖等地。近百年前就有“桃花鋪”的雅稱,當時滿地桃花,商賈云集。解放后至撤區并鄉:解放后,這里是“桃鋪公社,桃鋪鄉”政府等鄉直機關所在地,因鄉直單位的設立而再度熱鬧。撤區并鄉后至2014年:1992年“撤區并鄉”后,隨著機關單位撤離,桃鋪村逐漸衰落,一度淪為貧困村。2014年至2017年:2014年10月后,在安徽省農科院、太湖縣人大常委會的對口幫扶下,桃鋪村干群經過約三年時間完成脫貧出列。2017年至今:脫貧后,桃鋪村快速前進,積極創建美麗鄉村,發展特色種養、休閑農業等產業,通過科技發展農業,改變傳統農業模式。建設了桃鋪村史館,展示村莊的歷史文化。如今,桃鋪村有藍莓、油茶、苗木、花卉、茶葉等產業,集體經濟收益良好,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清晨,九時學生們走進桃鋪村,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桃鋪村的大地上,整個村莊從沉睡中蘇醒過來。裊裊炊煙從農家的煙囪里升起,與晨霧交織在一起,如夢如幻。鳥兒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仿佛在迎接新一天的到來。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神清氣爽。學生們與路上的行人進行閑聊,從中了解
到這幾年村子迅速發展,一部分離不開政府的幫助,但更歸根于村里每個人辛勤的勞作,為村子發展不斷貢獻力量,學生志愿者們也是感嘆著村子這幾年的變化,大大小小的樓房“破土而出”,村子景色更加宜人,而每個人的生活也更加富足。
在路上學生們又看到了很多宣傳欄,有的是關于民約,有的是關于黨建,還有的是關于衛生的宣傳欄。民約中對社會治安、消防安全、村風民俗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黨建宣傳欄中的內容強調了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黨建的一些相應措施,很貼合國家的要求。衛生方面,宣傳欄上也提供了一些衛生小知識,如運動加強衛生,預防不衛生等。 
下午同學們又到村委會,與村干部進行了交談,關于家鄉的發展,學生們給予了了鼓勵和肯定,并結合當地情況,同學們也提供了自己的建議如發展特色農業:深入調研桃鋪村的土壤、氣候條件,結合本地傳統種植經驗,引入高附加值的特色農作物品種,如優質的水果、蔬菜或中藥材。成立農業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統一采購生產資料、進行技術培訓和產品銷售,提高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同時,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將農產品加工成罐頭、果脯、果酒等產品,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推進鄉村旅游:依托桃鋪村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鄉村旅游景點。開發桃花觀賞節、農事體驗活動、民俗文化展示等旅游項目,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住宿、餐飲、交通等配套服務,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與周邊旅游景點合作,推出聯合旅游線路,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對道路交通、水利設施、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修建和拓寬村內道路,實現道路硬化和亮化,方便村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修繕灌溉渠道和水庫,提高農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能力。升級電力通信設施,保障村民用電穩定和網絡暢通。加強生態保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對森林、河流、湖泊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嚴禁亂砍濫伐、亂排亂放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推廣生態農業和綠色養殖,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培育人才隊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退伍軍人等返鄉創業就業,為村子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強對村民的技能培訓,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村子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利用電商平臺:搭建農村電商服務平臺,幫助村民將農產品、手工藝品等特色產品推向市場。加強對村民的電商培訓,提高村民的電商運營能力。鼓勵村民開設網店,通過直播帶貨、網絡營銷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發展文化產業:深入挖掘桃鋪村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傳統民俗、民間藝術等,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等文化設施,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舉辦文化活動,如戲曲表演、民俗展覽等,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他們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作出了評價。
下午4點,同學們走在小路上,看著村子的變化,樓房、小孩越來越多,村子里有很多垃圾桶,并有專門處理垃圾的人,一些外地旅游的人在這里逗留,學生們感嘆自己的家鄉在越變越好。
此次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是與家鄉的一次深度對話。讓志愿者們深入了解家鄉的發展現狀,也看到了家鄉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實踐過程中,他們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次活動讓他們明白了,個人的成長與家鄉的發展息息相關。他們將帶著這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為家鄉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賈先爽 來源: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