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下午,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綠韻分類先鋒”實踐小隊聚焦城市公共區域的垃圾分類情況,前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市中心步行街開展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實踐活動。此次調研旨在了解繁華商業街區的垃圾分類現狀,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優化提供依據。
到達步行街后,實踐小隊首先與負責該區域管理的城市管理人員展開交流。城市管理人員自豪地介紹,文登區一直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市中心步行街作為城市的形象窗口,在垃圾分類設施建設與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今,步行街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造型美觀且功能齊全的智能分類垃圾桶,這些垃圾桶不僅能夠自動感應開關,還能對垃圾進行初步的智能識別與分類。同時,步行街管理部門還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并安排專人負責垃圾桶周邊的清潔與維護,確保整個區域的環境衛生。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步行街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實踐小隊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選取不同時段,對過往游客進行了廣泛的走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步行街在硬件設施和管理方面表現出色,但在游客垃圾分類意識層面,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許多游客對步行街的垃圾分類設施印象深刻,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未能做到準確分類投放。一位來自外地的游客表示:“我知道應該進行垃圾分類,這里的垃圾桶也確實很先進,可有時候著急趕路,或者手里東西太多,就沒太在意分類,隨便找個垃圾桶就扔了。”還有游客反映,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垃圾種類,如用過的充電寶、被污染的紙張等,不太清楚該如何準確分類。實踐小隊在觀察中也發現,部分游客在丟棄垃圾時,甚至沒有留意垃圾桶上明顯的分類標識,直接將垃圾隨意丟入。
在對大量游客的調查中,小隊發現,除了意識不足,缺乏明確清晰的引導標識和便捷的分類設施,也是導致游客垃圾分類行為難以落實的重要原因。雖然步行街配備了智能垃圾桶,但在人流密集區域,垃圾桶的分布密度仍顯不足,部分垃圾桶的標識由于長期風吹日曬,已經模糊不清。
此次在文登區市中心步行街的調研,讓大家看到了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亮點與不足。雖然目前游客垃圾分類意識方面存在短板,但相信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一定能夠逐步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未來,實踐小隊將繼續關注這一問題,積極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更多富有成效的活動,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在更大范圍內取得成功貢獻自己的力量。只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這一綠色理念必將深入人心,為我們的城市創造更加美好的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