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文化印記,感悟鄉土深情
時間:2025-01-22 17:10:42 關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文化傳承與保護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獨特標識,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情感價值。本次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讓我有了一次探尋方言文化的難忘之旅。2025年1月10日,我與覓音尋根實踐隊的其他隊員們一同前往日照吳家臺黃石趕海園,邂逅了日照方言墻,它向我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也讓我開啟了一段關于文化傳承與心靈感悟的旅程。
日照方言墻,靜靜地佇立在靠近吳家臺黃石趕海園的村莊旁,它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那古樸的磚墻,承載著時光的痕跡,也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與記憶。抵達方言墻后,我首先對墻體內容進行全面拍攝與記錄,為后續的研究與宣傳積累素材。墻面上那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方言詞匯,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我的目光。“腿磨古”“查念句”“不銀物”等,這些詞匯,對于當地人來說,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用語,可對于我這個外來者而言,卻充滿了新奇與神秘。
通過向周圍居民的請教,我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日照民生活的窗口。“腿磨古”形象地描繪了膝蓋的位置和形態,讓人不禁感嘆當地人民在語言表達上的生動與形象。在過去的歲月里,日照的先民們在田間勞作、在海邊趕海,膝蓋是他們身體中承受壓力和勞累最多的部位之一,這個詞匯的產生,正是源于他們對生活細節的敏銳觀察和深刻體驗。“查念句”,則是日照方言中聊天、拉家常的意思。在日照的鄉村,鄰里之間關系融洽,閑暇時光,大家常常會聚在一起“查念句”。
方言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種情感的紐帶,連接著一代又一代的日照人。正當我凝望著方言墻時,一位年逾古稀的張奶奶說:“現在的孩子都講普通話,很多方言都快失傳了。這墻豎起來,好多老詞又被大家記起來,真好。我常帶小孫子來,教他認這些字,可不能把老祖宗的話丟了。”隨著與村民的交流深入,我了解到方言墻的由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普通話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方言逐漸陌生,甚至不會說方言了。為了讓年輕一代了解和傳承方言文化,當地政府和村民們共同努力,打造了這面方言墻。
誠然,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浪潮中,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正面臨著逐漸消失的困境。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和人口的流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方言的了解和使用越來越少,許多古老而獨特的方言詞匯和表達方式正逐漸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方言是我們文化傳承的根脈,它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記憶、民俗風情和人們的情感紐帶。
這次與方言墻的邂逅,讓我深刻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方言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人文精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根基。
離開方言墻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慨與感動。本次調研讓我深切感受到,方言是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呵護、去傳承。探尋方言之韻,傳承文化之魂是我們覓音尋根實踐隊奮斗的目標,我們希望能夠將方言的魅力傳遞給更多的人,讓這悠揚的鄉音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回蕩,讓這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我們的心中永遠銘記。
作者:高川雲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覓音尋根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