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家鄉,建設乳山”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25-01-13 19:07:09 關注:
為認真貫徹落實團中央關于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工作指引要求,高質量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深化我市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建設,幫助青年大學生更好了解家鄉生活、走進社會,共青團乳山市委暑期開展了“返家鄉”社會實踐系列主題活動。
一、風從海上來,參觀海上風電產業
風從海上來,萬里勢如虹。
為認真貫徹落實團中央關于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工作指引要求,引導廣大青年全面感受乳山建市30年來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立市、工業興市”的戰略部署,激發青年大學生扎根家鄉建設的熱情。團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召開乳山市2023年“返家鄉”青鳥學子實習實踐培訓交流會。
會上,首先播放乳山市情宣傳片和威海市青年引才宣傳片,帶領學子們重溫乳山歷史淵源、了解家鄉發展動態,深刻感受家鄉對青年人才返鄉就業創業的期待與大力支持。隨后,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高校畢業生服務科科長姜冬向青年學子們詳細介紹乳山市人才政策,誠摯邀請省內外高校學子來乳發展和就業創業。會上邀請了五位學生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實習經歷,暢談實習實踐的收獲與感想。學生代表們紛紛表示,“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我們踏入社會試探的良好機會,希望通過實習實踐來提升個人能力、投身基層實習,將論文寫在家鄉的大地上,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最后,團市委書記于松偉對實習大學生提出幾點建議,他希望,實習大學生們要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牢固樹立“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家鄉”的精神追求,嚴格遵守紀律,用積極的態度、赤誠的初心,高質量完成好單位交待的每一項工作,展現出青年人該有的朝氣和形象。
會后,主辦單位相關領導和參會大學生共同參加首期“風從海上來,參觀海上風電產業”主題實踐活動。大學生們參觀了乳山市海上風電相關制造企業,前往明陽高端海洋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乳山中車同力鋼構海工制造基地和遠景乳山零碳產業園,通過近距離參觀海上風電設備組裝,帶領大學生學習海上風電相關知識,了解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乳山基地規劃布局,感受乳山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大學生們的家鄉自豪感。
二、論詩長安三萬里,共話網絡文明行
為認真貫徹落實團中央關于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工作指引要求,扎實推進安全、文明上網,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明氛圍,引導青年大學生全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團市委開展第三屆山東網絡文明周宣傳活動,并組織大學生集體觀影《長安三萬里》。
網絡文明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而產生的新的文明形態,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成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團市委有關同志帶領大家學習網絡文明相關知識,并對在場大學生發出號召,倡議大家增強網絡法治觀念、培育文明用網習慣、踐行誠信規范。隨后,由學生代表帶領大家集體宣誓。大家紛紛表示,將發揮好青年群體的帶頭作用,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遵循愛國、守法、公正、誠信的原則,以安全辦網、文明上網為榮,凈化網絡環境,抵制不文明行為,積極營造網絡文明新風。
學習完網絡文明知識后,觀影活動正式開始。該片以動畫的形式,全新呈現以李白、高適為代表的唐代詩人群像及經典唐詩名篇,跨越千年歷史,讓觀眾領略到詩意之美以及傳統文化之美。在小學時,我們就學過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是那樣輕快、興奮、激昂,仿佛一個少年經歷著人生中最暢快的時光。可誰又想得到,這是李白在遭遇巨大人生苦難之后寫就的興奮之作。仿佛所有的苦難都從未發生過,仿佛未來依然燦爛如光。在電影中,看著李白劃著小船,吟著“輕舟已過萬重山”時,很多人早已淚流滿面。“回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燦燦。”初時,我們以為這些困境無法逾越,仿佛身處在絕境之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終于意識到,這些所謂的不可逾越,其實只是生活中一段短暫的起伏。當我們抬起頭回望過去時,方才發現,這些曾經讓我們猶豫和彷徨的坎坷,不過是生命長河中一抹微不足道的浪花。借此機會,帶領大學生重溫歷史,全面感受傳統詩詞文化的魅力,引導青年大學生做好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三、探索海洋文化,開啟踏浪之旅
為認真貫徹落實團中央關于開展大學生“返家鄉”社會實踐工作指引要求,引導廣大青年全面感受乳山建市30年來的發展變化,深入體驗乳山特色小鎮建設成果,激發青年大學生扎根家鄉建設的熱情。團市委開展第三期“返家鄉”實習實踐活動,并舉行“踏浪少年 夏日逐High”慶祝乳山建市30周年“青鳥計劃·感知乳山”暑期大學生專場聯誼晚會。
第一站,臺依湖鄉村振興樣板片區。臺依湖酒莊酒產業小鎮致力于打造集生態農業、紅酒文化、創意研發、度假莊園、生態游憩于一體的國際頂級的山水風情酒莊酒產業小鎮,也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試點示范區。跟隨工作人員的講解,大學生們參觀了葡萄酒莊園和地下酒窖,近距離學習葡萄酒的釀造工藝,并且直觀感受到其作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試點示范區,為周邊鄉村振興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
第二站,海防古所、牡蠣小鎮——海陽所鎮。海陽所鎮作為全市經略海洋前沿陣地,始終把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發展藍色經濟作為鎮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口,構建“一鎮一帶三島”海洋發展新格局。其中,“一鎮”即以牡蠣產業為核心,以牡蠣歡樂城建設為“突破點”,打造集牡蠣文化展示、牡蠣美食體驗、牡蠣產品銷售等于一體的牡蠣文旅特色小鎮。本次活動依托海陽所鎮海洋資源和特色牡蠣資源,帶領大學生們前往山東燈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現場觀摩牡蠣加工現代化生產線。隨后大家前往白沙口大橋,在碧波細沙間肆意感受陽光與海浪,體驗趕海的無窮樂趣。大學生們還參觀牡蠣博物館,了解乳山牡蠣養殖歷史和民俗風情,并在牡蠣歡樂城舉行“踏浪少年 夏日逐High”乳山建市30周年“青鳥計劃·感知乳山”暑期大學生專場聯誼晚會,用燒烤和篝火,讓學子們感受這份獨屬海邊小鎮的熱烈情懷。
晚會現場,海陽所鎮團委書記苗勇致辭。苗書記向大家宣傳推介海陽所鎮,真誠邀請并熱烈歡迎青年大學生們多多了解海陽所、走進海陽所,感受這個海邊小鎮對青年人才的誠意與熱情。隨后,兼職副書記們帶來了精彩的節目表演,各種小游戲穿插在節目中,充分帶動在場大學生和觀眾們的熱情,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活動最后,共青團乳山市委書記于松偉作總結講話。值此建市三十周年之際,于書記寄語青年大學生,乳山的發展離不開青年的貢獻,乳山的未來也離不開青年的力量。“樹高千尺不忘根”,希望大學生們講好家鄉故事,當好乳山的代言人,鼓勵青年大學生為新時代現代化乳山建設做出貢獻。青春的風吹到海陽所,碰撞出絢麗的花火。最后,大家點燃篝火,齊唱團歌。夏日的晚風與少年的奕奕神采定格在這一瞬,火光映襯下,大家的心比篝火更熾熱。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且難忘,但故事并未結束,我們仍在路上。
地區的發展,鐫刻著青年的足跡;城市的未來,寄托于青春的力量。“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聚焦組織學生在實踐中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力求在影響力、覆蓋面和育人成效方面取得更多實打實的工作成果。乳山市作為全國“返家鄉”社會實踐重點開展縣,通過開展“青鳥計劃·感知乳山”等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全面感受乳山發展新變化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提升大學生家鄉自豪感,激發青年大學生扎根家鄉建設的熱情,為新時代現代化乳山建設做出貢獻。
作者:許宜琳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