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隊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展覽館前合影
林海蒼翠連綿,高天白云舒卷。團隊前往參觀塞罕塔。在塔下,成員們了解了林場建設者戰天斗地、造林不止的艱辛歷程以及塞罕壩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深刻感受到了塞罕壩精神的內涵。
“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史”。在塞罕壩紀念館,團隊成員通過一張張照片直觀感受到塞罕壩從最初的貧瘠荒蕪到如今的綠樹成蔭的變化。同時,成員們還了解到塞罕壩林場以創新提振發展動力、以實干突破建設難關,尊重客觀規律,同時持續探索鉆研,開創了國內使用機械栽植針葉樹的先河,形成了高寒地區森林經營生產體系和培育作業流程,探索積累了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經驗。
實踐隊在參觀塞罕壩展覽館
塞罕壩建設者用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軀同土地沙化頑強抗爭,造就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筑起了一道為京津阻沙源、通水源的綠色長城。塞罕壩不僅為全世界人工治沙、改善生態環境樹立了典范,更向世界詮釋了何為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
本次實踐讓實踐隊成員了解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運作機制,以及在數十年艱辛的塞罕壩建設歷程中領略從荒漠到綠洲的巨大環境變革,從一代代塞罕壩人身上感悟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何為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