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浙江“千萬工程”實施第21周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時代新征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對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浙江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也造福了廣大農民群眾,描繪出了村美人和共富新畫卷。
7月22日,浙江工商大學“青話村韻”暑期社會實踐團嘉興分隊的成員們來到了浙江省桐鄉市龍南村,實地調研了當地的特色文化體系,探尋龍南村以本地特色為基礎、以文化為紐帶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進程。
01
村莊介紹
龍南村位于浙江省桐鄉市開發區(高橋街道)西南部,滬杭高速公路、滬杭高鐵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地域廣闊、生態美好、民風淳樸,原始紋理保留完整。日前,龍南村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三批省級未來鄉村創建村名單,正在繪就屬于龍南的和美畫卷。

02
實踐內容
文化引領,村風建設,實踐團成員首先采訪了龍南村黨委副書記吳海燕。吳書記首先為實踐團介紹了龍南村的村莊規劃與發展路線。龍南村目前以詩畫龍南這一品牌為發展核心,同時積極結合村莊的文化底蘊來打造未來鄉村。而對于未來鄉村的建設首先需要抓住宜居、宜業、宜游這三大要點。老百姓在這里居住不僅要適宜,還要交通便利、自身有亮點。

龍南村全力構建未來鄉村生命周期服務體系,針對村內“一老一小”的現狀,建設無齡感鄉村社區,出臺大量服務措施,積極為老人小孩提供相應保障。村里依托鮑月景藝術館場地資源開設公益研學夏令營,免費給孩子們上課,并設立書屋、籃球場、足球場、游樂場等場地,滿足了孩子們的需求。而針對老人,龍南村將原來的地方衛生院進行大規模改造,建成龍南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不僅完善了醫療系統與設施,更使得老年人就醫更加便捷,通過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務來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隨后,實踐團成員聯合當地村史記錄者,采訪了當地一位“80后”老兵朱德林,了解村史民情,感悟時代更迭的龍南記憶。朱老先生從自己6年的當兵生涯引入,為實踐團生動地講述了當兵生涯的艱苦歲月與苦中作樂的軍人態度。

回眸往昔記憶,朱老先生給實踐團成員講解了昔日廟會的輝煌,講述了當地獨特的演藝形式“采蓮船”的美麗傳說,介紹了“采蓮船”的表演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朱老先生不僅是昔日廟會的見證者,更是“采蓮船”這一技藝的表演者,現在正襟危坐的他曾經還扮演過船上的小皇帝!談到目前的傳承與發展,朱老先生眼中流露出一絲落寞,這門技藝已經隨著時代的更迭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現在的他寄希望于村史記錄者,希望通過文字傳遞這份往昔的美好。

實踐團成員還采訪了龍南村鄉賢、國家一級美術師、浙江省鄉村工匠名師孫正馨老師。孫正馨老師是龍南村仕女畫家鮑月景的傳承人,同時也是非遺技藝剔墨紗燈的傳承人。實踐團采訪他的時候,他正在繪制一幅山水畫。一筆一畫總關情,憑著對傳統技藝的熱愛與傳承的使命感,孫正馨堅守鄉村陣地,讓仕女畫和剔墨紗燈走進大眾視野!

如何讓仕女畫更好的傳承下去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孫正馨心頭。在他身邊,他的女兒、孫女都隨他進行了學習,現在他正帶領鮑月景第五代孫繪制仕女畫。鮑月景藝術館開館后,他連同村委一起開設仕女畫提高班,目前已經開展了8期,不少學員的作品已經初具神韻。孫正馨將學員作品擇優展出在藝術館二樓,這些作品與鮑月景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新老交替,共同繪就了龍南的藝術之光!

談及剔墨紗燈的傳承與創新,孫正馨首先為實踐團介紹了自己發掘這一傳統技藝的過程,并在傳承制作中聯合自己的仕女畫功底,將兩者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最終重現了剔墨紗燈的絢麗,獲得了多項榮譽。在新近的制作中,孫正馨和他的弟子將剔墨紗燈進行了創新性發展,將高橋、龍南的景色繪制在紗燈之上,在古樸的燈籠上還可以看見高速高鐵的新興景象。未來,一座剔墨紗燈展覽館將在龍南村拔地而起,屆時,關于剔墨紗燈和仕女畫的故事會傳向更加耀眼的遠方。
7月24日,實踐團成員再次來到龍南村,為村里的小朋友們帶來一堂關于龍南的生動宣講。
詩畫龍南雅韻留,文化鑄魂共發展,實踐團成員朱超億從龍南村發展整體規劃、實踐感悟和未來發展三個層面展開,讓小朋友們了解龍南的村史民情,感悟時代發展下的龍南力量。
03
實踐感悟
朱超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桐鄉人,這次走進龍南村調研的一瞬間我是很驚訝的,宏偉的村委建筑、現代化的辦公體系,一座現代化的村莊展現在我面前。很感謝能遇到支持我們開展調研的海燕書記,她能說會道,為我們展示了龍南的故事與對龍南未來的期許,言語之間盡顯對龍南的熱愛;德林大爺親切和藹,為我們講述的當兵的故事,也展現了守村人對未來的期許;孫正馨老師懷著一腔熱情投身在藝術的事業里,將仕女畫和剔墨紗燈在龍南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一次,在龍南,我感受到了歷史與傳統的交織與碰撞,希望下一次走進龍南,能看到一幅更加美好的畫卷!
馬思琪
本次嘉興隊探訪桐鄉市龍南村社會實踐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歷,對我的成長和人生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與當地人民的親密接觸與走訪調查,我深刻的體會到了當地溫暖的民風民俗。他們不僅積極的為我們提供了幫助,也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在游覽當地的文化禮堂、藝術館等特色建筑,我被這所村莊熱愛藝術,以文化鑄魂推動發展的理念所感觸,同時也推動我對于鄉村文化建設、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等民情、社情的思考。
而宣講活動,也使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和自信。在面對第一次寫宣講稿毫無經驗的挑戰時,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反復琢磨獨立解決問題,還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團隊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領導能力。這次社會實踐的經驗是寶貴的,希望能夠將實踐的經驗應用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