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三尺鯉,正逢沽酒歸。青田湖畔網,紅蓼岸頭磯。
——明 徐渭
在競逐時代的浪潮中,每一份傳統與自然的煥新皆是對未來的深情書寫。隱匿于青田翠谷之中的“稻魚共生”系統,不僅是一片生機盎然的土地,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智慧的結晶。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青源潤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于7月19日進一步深入調研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結合《青田小田魚》動畫IP,設計了一項獨特的研學方案。此方案旨在激活稻魚文化這一古老傳統的現代價值,為兒童及家庭搭建了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

講解員為團隊成員介紹稻魚共生系統模型。 俞星辰 供圖。

團隊成員調研圖。俞星辰 供圖。

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博物館(1)。俞星辰 供圖。

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博物館(2)。俞星辰 供圖。
通過與動畫中的故事情節和角色相結合,該探索之旅使農遺文化和自然環境變得鮮活起來,既提升了學習的趣味,也激發了參與者的思考。孩子們通過劇情代入、互動學習和實踐體驗,不僅能深刻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還能培養起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研學一日課程設計。
該項目的深化不僅推動了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還為青田村及更廣泛的地區社會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思維和新方案。借助《青田小田魚》的故事,期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然的朋友和文化的傳承人,同時為青田地區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這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也是對未來寄予的期待,共同書寫著一個關于和諧、美好與希望的新篇章。

夾層空間設計。
遠離喧囂的都市,拂去時光的灰塵,青田村的田野里,稻香與魚影交織出一幅幅生動的畫卷。我們相信這套方案不僅將會把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推向新高度,更將為青田縣局部社區、乃至更廣泛的地域社會,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與新方案。

團隊成員合照。 金懌婷 供圖。
文/俞星辰 朱偌彤
圖/金懌婷 高卓瑩 俞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