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的守望
上體正直,頭端正,肩放平,右手抓握在國旗捆接處,旗桿與身體成45°,一人拋旗,一人升旗。紀晨茜默默注視著前進中的國旗,和同伴進行著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每日例行的工作。周六早上的校園靜悄悄,沒有觀眾,只有心中不變的肅穆。
兩人一組,早上七點前升旗,下午六點降旗,遇到大風、下雨等天氣便要及時將國旗收回放好,等雨停了再升上去。從2007年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成立的那一天開始,到十三年后的今天,守望國旗的國旗班成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不同的她們卻仍堅持重復著同樣的工作。
紀晨茜是來自西南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的大二學生,去年九月加入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經(jīng)過一年多的訓練,選擇今年留下來擔任第十三屆女子國旗班的宣傳委員。在這里,她學習了如何吃苦,學會了守紀律,也漸漸明白了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堅持每日升旗降旗十三年背后的那份對于國旗的守望和一年又一年的傳承。
而這份十三年的守望,從2007年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刻入了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的血液里。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
2007年西南大學第一屆女子國旗班的成員姚懿格早已記不清她當年為什么選擇加入國旗班,畢竟這對已經(jīng)三十多歲的她來說是有些遙遠的記憶。她只記得當年的自己青澀而有活力,繁重的訓練和頻繁的活動壓不跨她,她總是國旗班里那個最不怕苦不怕累的女孩。每天早上升旗、下午降旗,她從未有一天忘記。那個時候在國旗班里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她們與當年的國旗班班主任田老師到現(xiàn)在仍然是經(jīng)常相聚的親密關(guān)系。
現(xiàn)在的姚懿格在西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擔任校長秘書,在學校的黨政辦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家庭幸福,工作順利。不知是否冥冥之中有所注定,作為校長秘書的她,還主要負責西師附中國旗班的培養(yǎng)工作。
“西師附中的第一屆國旗班就是由我來組織建立的,”提起這個,姚懿格顯得有些自豪。當年從西南大學畢業(yè)后,姚懿格去西師附中應聘。面試的老師看到了她曾有過在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的經(jīng)歷,便敲定讓她來負責西師附中的國旗班建設(shè),一干就是近十年。
“我培養(yǎng)了很多西師附中國旗班的孩子,培養(yǎng)過北京大學、南昌大學的國旗班班長,還有后來去了重慶大學國旗班的。”姚懿格說,在這近十年間,她曾帶領(lǐng)西師附中的國旗班拿了戰(zhàn)術(shù)、射擊等等十幾個國內(nèi)大獎。
“有紀律,講傳承,這是我從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里學到的,后來我也把它帶到了我自己的國旗班建設(shè)中。雖然高中的國旗班培養(yǎng)模式和管理方式與大學的國旗班有所不同,但這些核心的要素總歸還是一樣的。”姚懿格告訴記者,“后來我們西師附中國旗班也和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有過交流,看到現(xiàn)在的學弟學妹,想到當時自己也還是個孩子,一轉(zhuǎn)眼,十三年了,西南大學國旗班越來越好,自己的國旗班也蒸蒸日上,欣慰,也開心。”
雖然培養(yǎng)西師附中國旗班的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姚懿格的主要工作,僅僅是她所負責工作當中的一小部分,但她仍然會花費很多時間在這上面。在重慶偶有的晴天,她總是會站在西師附中的操場上,瞇著眼睛靜靜地看孩子們訓練。每到這個時候,她似乎還是十三年前的那個孩子。
國旗的守望,國旗班的傳承
對于今年研一的劉詩琪來講,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對于國旗的守望,來源于國旗班特殊的傳承。她從大一時加入國旗班,“那個時候雖然有教官,但是也不可能都管得過來,主要還是看每一排領(lǐng)隊的學姐。”劉詩琪笑著說,“國旗班每一屆都是學姐帶學妹,并且在隊列練習的時候,學姐都會特別兇。我還記得當時自己大一的時候在路上碰見帶隊的學姐都不敢打招呼,太害怕了。”后來劉詩琪大二成了國旗班的班委,即便大三換屆,她也留下幫著國旗班培養(yǎng)下一屆的學妹。去年她成功保研在本校,成為了一名研究生,在國旗班度過了她的第五年。
在記者采訪的多位國旗班成員中,被提及最高的名字叫“李思睿”。李思睿是第十一屆女子國旗班的班長,在前后幾屆國旗班隊員中都很有名氣。對她來說,國旗班的傳承,是面對國旗時的莊嚴肅穆和“不拋棄不放棄”的士兵精神。2018年,李思睿帶隊國旗班赴北京參加《筑夢新時代》——2018年“五月的鮮花”全國大中學生文藝晚會的錄制演出,但在彩排中卻發(fā)生了意外。為了維持隊列隊形,她在舞臺上不小心踏空,整個人都摔了下去,腰部被劃了很長的一道傷口。而那場匯演,要求她全程隨身抱著一個十斤的軍鼓,就在腰部受傷的位置上。最終那場匯演,李思睿還是圓滿完成了任務,但腰部也留下了一道至今無法消除的傷痕。“在那種大場面下,面對莊嚴的國旗,看到身邊充足準備的同學們,想到這是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一次難得的機會,我也就有了勇氣。”談起那段記憶,李思睿這樣告訴記者。
同樣是在那場活動中,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王奕萱則對國旗班傳承的紀律嚴明和奉獻精神更加清晰。彩排過程中,導演總是會提前兩個節(jié)目就召集演員集合,偶爾還會出現(xiàn)演員遲遲不見的情況。但導演卻從未要求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提前集合。王奕萱以為是導演忘記了國旗班,事后才知道,導演是覺得“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的同學根本不用叫,她們隨時都是準備后場的最佳狀態(tài)。”在活動結(jié)束之后,觀眾和演員都陸續(xù)退場,場地上因為節(jié)目效果而拋揚的樹葉在紅毯上落了一地,也因為是在毯子上,保潔人員用掃帚掃不動,只能蹲在地上一片一片撿起落葉。偌大的會場,只有幾個保潔人員,撿起來工作量巨大。國旗班的同學便不約而同地幾乎同時蹲下幫保潔人員清理地面,直到地面干凈為止。
來自經(jīng)濟管理學院經(jīng)濟學專業(yè)、第十一屆女子國旗班的金子涵向記者講述了她的訓練經(jīng)歷。每周的周一都要五點多起床訓練,冬天的早上很冷,能堅持下來就很難。每周五下午五點到六點體能訓練,她從一個只能跑八百米的女孩子變成了一個跑兩千米臉不紅氣不喘的“女漢子”。周天下午四點到六點的隊列訓練,她還記得穿著白色軍裝的學姐們嚴肅的語氣和標準的動作。她以前覺得,端腿能堅持不動五分鐘就是極限了,但是學姐扶著她的腿,她居然慢慢就堅持了十五分鐘。“一次次地突破和挑戰(zhàn)自己,一次次地戰(zhàn)勝苦難和挫折。國旗班帶給我的,就是這種勇氣與信念的傳承。”
最后的最后,永遠不是結(jié)束
今年是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成立的第十三個年頭了。守望國旗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但那份傳承卻依然記在每一個國旗班人的心頭。年輕的學妹,擔起學姐們的職責,堅持每一天按時升旗、降旗。重慶常常下雨,她們不顧自己淋濕,也要跑去降旗。怕把國旗弄臟弄皺,她們便將國旗披在身上。當青春與傳承相遇,從開始到最后,數(shù)百名國旗班成員,十三年的女子國旗班,就是她肩上那面鮮艷、莊重的國旗。
從國旗班走出去的人,有的毅然休學選擇參軍,有的在所在崗位的國旗班里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有的去了黨政機關(guān)工作,也有很多的人選擇了看似與國旗班毫無關(guān)系的工作,但仍然以集體觀念、紀律精神、端正積極、勇敢自信的國旗班傳承這樣要求著自己,奉獻著自己。每年國旗班舉行的新一屆成員的成立大會,往屆的學姐也會去到現(xiàn)場見證新一屆國旗班的誕生。十三年的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的成員們自發(fā)建立了一個小群,偶爾在里面聊聊近況、回憶青春、鼓勵學妹。“以前在群里抱怨生活和學習上的困擾,總會得到已經(jīng)畢業(yè)好多年的學姐的寬慰。她們有的都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會碰到很多生活上的挫折,但是總是很積極向上,就好像總有用不完的向上的勇氣和花不完的精氣神。”第十屆女子國旗班的班長劉以清告訴記者,“后來即便我退役了,走向了社會,也總是記得國旗班大家庭里各位學姐給我的鼓勵和幫助。我們永遠都是一家人。”
“我覺得國旗班之所以和很多其他的集體不一樣就是因為國旗班是一個紀律嚴明的半軍事化的集體,絕對服從命令、衷心守護國旗、用學姐帶學妹這樣的方式一年年傳承下去。一屆屆國旗班的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去,但是傳承不斷,守望不斷,人情不斷,”目前國旗班的班主任、也是迄今為止帶領(lǐng)國旗班最長時間的吳姝老師說,“一個十三年,再一個十三年,下一個十三年……西南大學女子國旗班將會永遠這樣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