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春天里,萬物生長,生機勃勃,孕育著新的開始、新的收獲。一月,我們采訪了幾位普通人,講述剛剛過去的三年中他們的生活,他們的體驗,他們的感受,“一同在回望中積蓄起重啟的力量”。如今,數月過去,在這個一切都已邁開腳步的春天里,他們是否已然開啟新的生活?或者,正在蘊蓄著什么樣的新期待,新規劃?“問北京”五一特別報道《在這春天里》,我們繼續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王凡,一名普通卻不平凡的2019級大學生,在度過了三年別樣的大學生活后,終于在大四下半年回到了熟悉的校園。如今的她,已經不再是剛剛踏入大學的懵懂青年,而是成功保送了研究生、找到了滿意的線下實習,同時也在不斷嘗試新的體驗、探索著未來的可能性。王凡說,這個春天是和很多人告別的春天,也是用來彌補遺憾的春天。
“問北京”此前報道:
告別網課,“熟悉又陌生”
大四下半年,王凡的課表里只剩下最后一門課程。她說,坐在教室里和老師面對面上課的感覺,是“熟悉又陌生”的。在習慣了網課以后,面對面的交流,讓她和老師都感到有些“社交恐懼癥”;但另一方面,她也發現了屏幕那頭的老師,原來是如此可愛:
王凡:線下課感覺人更年輕了,我們那節課的老師是一個特別年輕的女老師,她穿得很韓式也很休閑,就是一種青春的女大學生的感覺,她站上講臺的時候,我覺得比學生還像學生,說話的方式也非常輕松。線上的時候我們很缺乏溝通,也很缺乏這種年輕人對年輕人的這種表達,所以覺得線上課非常苦悶,但是線下課就很有意思。
告別迷茫“生活慢下來”
王凡說,自己的大學三年級有些“兵荒馬亂”,充滿了不確定性。開學以后,她感到最大的變化是“生活慢下來了”,保送的學校已經確定,實習就在兩條街之隔的昌平檢察院,她有了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為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王凡:因為我上班的時間是早晨8:30,所以我7:30起床之后,可能會在宿舍學半個小時再去吃飯。下班之后,6點左右吃完飯我會去圖書館自習,自習到8點去操場跑步,跑個三公里,然后去洗澡,洗完澡之后,就享受一下myEnglishtime,就是背一會兒英語或者看一會兒美劇。還是非常規律的,但是這種規律又給了我一種很自由的快樂。
在圖書館自習的學生/受訪者供
告別校園感受“外面的世界”
;:::
另外,她還有了一個小小的目標: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但卻從來沒有機會去過后海、鼓樓、天壇……她想在沒有學習任務的周末,可以每周“打卡”一個景點,吃沒吃過的小吃、看沒看過的風景:
王凡:今年我也去了好多地方,比如說北海公園、雍和宮,還有濱河公園,近的遠的都去。北海公園感覺很好,有很多鴨子,有很多人,有很多柳絮,有很多青春的味道。還去那個吃了小六醬肉,它的肘子特別好吃,果然是“城里”的味道(笑)。
告別舒適圈“盡情浪費時間”
;:::
在這個春天選擇突破生活“舒適圈”、嘗試新事物的,不止有王凡一人。“嘗試不敢嘗試的事情”,成為許多大學生這段時間的“主線任務”。王凡說,自己曾經嘗試做一個“社牛”;和陌生的同學搭話;還嘗試著去學校附近的公園,加入“廣場舞”的隊伍:
王凡:你跟你的好朋友有了更多的時間閑下來去聊天,去散步,去走路,去做各種各樣以前覺得是浪費時間的事兒。
告別同學“畢業季”來臨
;:::
在學校里,各種畢業歌會、舞會,開始陸續舉辦了起來。王凡和她的同學們第一次有機會,在線下一起唱歌、跳舞,認識那些沒來得及認識的人、說出以為再也來不及說出口的話:
王凡:我去圍觀他們跳舞,跟他們一起“蹦迪”。操場上全是歡呼,最多的時候得有200人吧。有人上去表演節目,有人上去跳廣場舞,帶著我們跳,然后有人在底下唱歌。互動性其實挺強的,因為臺下的人也被叫上去蹦迪。
記者:他唱什么歌了你記得嗎?
王凡:你你你要跳舞嗎……
告別蕭條校門口的“煙火氣”
春天里,校園內外的一切,都恢復了生機。王凡說,南門那條曾經冷清、寂寥的小吃街,如今變得熱鬧起來。在這條街上,最受學生追捧的,要數“冰城大叔”烤冷面。這家店在校門口開了十幾年,從一輛手推車,到一個小小的宵夜檔口,再到如今已經開了兩家明亮、寬敞的分店,“冰城大叔”的兒子們也來幫忙。店主說,剛開學的那一個星期,自己和同事們忙得幾乎合不上眼,這是前幾年從未有過的體驗:
“冰城大叔”店員:頭一個星期忙得受不了,以前上一半人,現在店里全上了,能掙點錢了……
告別大學,與朋友說再見
;:::
但春天也意味著告別將近。王凡說,等夏天到了,“畢業季”就要真正來臨了。她感到幸運的是,有些去其他城市工作、讀研的朋友,在這個學期又能夠回到學校,她們可以在畢業典禮上,擁有一個完整的告別:
王凡:我們還會一起照畢業照,耶耶。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人要給我拍畢業照,所以對畢業照還是充滿期待的,對畢業晚會也挺期待的,我覺得我是一個挺有創意的人,希望能夠被采用這種創意,在自己的大學儀式上跟自己說一個再見。
記者:你有什么創意呢,現在可以分享嗎?
王凡:還不可以,還沒想好,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