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百年黨史血脈,傳承時代模范精神#
#投稿來自2022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劉皓#
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傳統風俗與習慣、重塑城市形象與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推動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推廣,2024年7月9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2級的學生劉皓,專程來到安慶市潛山水吼老街,開展了一項富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次實踐中,實踐成員不僅深入了解了水吼老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還積極學習和宣傳當地的紅色故事,旨在通過這些生動的歷史片段,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
在水吼老街,實踐成員劉皓與當地居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傾聽他們關于傳統風俗與習慣的講述,深入體會到這些文化元素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他還參與了街區的文化活動,幫助組織和推廣與紅色故事相關的展覽和講座,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提升老街的知名度與吸引力。
通過這次實踐,實踐成員劉皓不僅加深了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理解,更在實際行動中為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希望能夠激勵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共同為重塑城市形象和推動經濟發展而努力。
水吼鎮的紅色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革命精神。回顧水吼百年紅色歷史,它在安徽黨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水吼片區孕育了最早期的紅色革命種子,成為推動革命進程的重要力量。這里誕生了中共安慶地區第一個農村地方組織——“五廟黨小組”,以及潛山最早的基層農民政權——“石河區農會”。這些組織不僅為當地的革命斗爭奠定了基礎,也為鄂豫皖地區的早期農民武裝運動和人民政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水吼成為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成為了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資源。
為了更好地展示和傳承這段紅色歷史,大別山·水吼革命事跡陳列館應運而生。該館位于水吼鎮水吼村,總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英烈墻”“奮進”六個展區,全面展示了水吼的革命歷史和紅色故事。館內詳細講述了王步文、王效亭、程千里等英雄的革命事跡,并陳列有眾多革命紀念物,讓人們在參觀中深刻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石河區農會是安徽農民運動史上成立時間最早、人員規模最大的農民組織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基層政權。它的成立奠定了武裝起義的群眾基礎,成為了推動地方革命的重要力量。石河區農會舊址不僅是中共潛山第一個黨組織“五廟黨小組”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也是農會起義的策源地。這里曾是教育、培養和輸送愛國人才的“紅色校堂”和“教育基地”,為后來的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革命人才。
梅寨主峰及周邊地區,在漫長的抗戰時期,成為活躍于皖西南的抗日武裝力量的活動重地。憑借“古寨”的險要地形和山川叢林的天然屏障,抗日武裝力量與敵偽展開了周旋,采取運動戰和山地游擊戰的方式,不斷殲擊日寇。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里又成為發揚紅軍精神、支援大軍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的重要后方。梅寨起義是大別山片區影響力較大的農民起義之一,成功有效地打擊了反動力量,削弱了國民黨新軍閥和土豪劣紳的反動統治,極大地啟發了群眾的階級覺悟。
總之,水吼鎮的紅色文化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激勵后人不斷奮進的重要精神財富。通過對這些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弘揚革命精神,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圖為水吼鎮實踐廣場

圖為潛河一隅
圖為參觀館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