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專業特色,緊扣學生需求,在校內外積極籌劃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回顧系列活動,從感恩“宿管媽媽”到防災減災宣傳,從開展禁煙行動到傳遞環保理念,青年學子們在實踐中汲取前行力量,感悟時代脈搏,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愛之名,感恩有您
在第111個母親節到來之際,來自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藥品專業的學生志愿者發揮專業優勢,用紅花、艾草、花椒、益母草、桂枝、老干姜等中藥材自制本草足浴包,感恩“宿管媽媽”們的溫情陪伴與照顧。“阿姨,這是我們親手制作的足浴包,它具有溫通氣血,驅寒排毒的作用,您每天為我們上下奔忙,希望您用后可以緩解足部疲勞。”就讀于學院藥品專業的大一學生袁龍雨將足浴包遞給“宿管媽媽”時開心地說。
據悉,一直以來,學院始終將立德樹人貫穿于宿舍管理全過程,“宿管媽媽”們身兼雙重角色,日復一日面對繁瑣的宿舍管理工作,她們與輔導員老師共同用心用情溫暖著每一個學生。從手把手教剛入學的學生整理內務,床鋪怎么整理、書桌怎么擺放,再到叮囑學生注意宿舍用電安全,不私拉電線、不使用大功率電器……以實際行動為科院青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學院心理輔導員陳靚表示,“宿管阿姨不分晝夜堅守崗位,為學生帶來‘家’的溫暖。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在校園中弘揚中華民族‘首孝悌’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去回報身邊的每一個人。”
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
在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通過組織觀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片、參觀安全體驗館、參加突發事件應急疏散演練等多種形式,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學生對災害風險防范意識以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分團委、學生分會統一整理《重特大自然災害警示專題片》《多種災害場景自救互救》《全民安全應急綜合素質提升》《全民急救常識》等12部宣教專題片,內容涵蓋了暴雨、地震等各類災害發生時的逃生自救方法、急救知識等,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觀看學習。學生黨支部組織學生代表來到海門VR智能安全體驗館觀摩學習,“零距離”感受安全文化。體驗中心設有公共安全和生產安全兩大警示教育體驗區,學生認真聽取講解員對各類安全場景中注意事項的講解,觀看安全警示片,并積極參與隱患排查闖關、安全帽撞擊、VR設備駕駛、觸電救助體驗等。
關工委“青春遠航”志愿服務分隊的學生志愿者來到崇川區虹橋街道青年社區,與社區網格員、微網格員一起,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講解應急知識、粘貼宣傳海報等多種形式,向居民群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居民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大學生自律管理委員會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由學校安保處、后勤處、學工處聯合組織的突發事件應急疏散演練過程中,學生收到警報后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貼墻從樓梯口迅速、有序地撤離至安全地帶。學院還安排專人對實驗室進行細致全面地檢查,確保實驗儀器設備、電器線路等正常,及時整理、清理實驗用品,保證實驗室環境干凈整潔。
創建無煙校園,共享健康生活
在第37個“世界無煙日”到來之際,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環保專業學生通過“行為藝術”的形式宣傳吸煙有害健康,呼吁師生遠離煙草,共筑無煙校園。活動中,一項名為“熄煙凈肺,追求健康生活”的互動環節吸引了眾多師生的參與。通過模擬肺部被煙草有害物質侵蝕的過程,師生將插在“肺”上象征有害物質的黑色棒棒糖一個個摘除,直至“肺”部恢復健康綠色。這一直觀的方式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吸煙對肺部健康的嚴重危害。學生紛紛在紅色便箋紙和橫幅上寫下自己的“禁煙tips”或“禁煙宣言”,這些充滿創意和個性的宣言不僅豐富了禁煙標志的內涵,更展現了他們對禁煙的堅定立場。
為進一步落實禁煙行動,學院自管會還專門成立了“控煙巡查”隊。隊員們穿梭于學校各個角落,進行地毯式巡查,重點清理“吸煙重災區”的煙頭,向學生宣傳控煙知識,勸阻吸煙行為。他們通過對學校各區域的巡查清理,將撿拾到的煙頭形成“校園煙頭分布圖譜”,為今后控煙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倡導綠色生活,傳遞環保理念
在第53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分團委“綠小環”生態環保協會聯合崇川區狼山鎮街道團工委開展“紙盒載綠意, 校社共環保”志愿主題活動。此活動旨在倡導綠色生活,傳遞環保理念。大學生志愿者來到星中國際青創園,與園區居民共赴一場“綠色低碳之約”。本次活動采取“以物換物”的方式進行,參與者只需攜帶廢棄紙箱、塑料瓶或易拉罐等,即可在活動現場兌換綠植盆栽。活動得到居民們的積極參與,大家將積攢的紙盒和塑料瓶帶到現場,換取心儀的綠植,為生活增添一抹綠色,也為環保注入一份力量。
據悉,“綠小環”生態環保協會是由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于去年6月組建成立的一支專注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益實踐類社團。協會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理念,充分依托學院環境類學科專業特色,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近60名學生志愿者深入南通市范圍內的社區、鄉村、企業、中小學及高校,廣泛開展環境科普、實地調研、垃圾分類宣傳等多種形式的環保主題活動,為踐行低碳生活、助力綠色發展、共建美麗南通、共享美好生活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品端午文化,傳中華文明
在端午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關工委、大學生心理協會聯合崇川區虹橋街道新東社區舉辦“不負‘粽’志,乘風破浪”主題活動,近30名老黨員、社區黨建聯盟單位代表以及學生志愿者、留學生代表齊聚一堂,通過體驗包粽子、制香囊,增進了解,加深友誼,沉浸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活動正式開始前,主持人通過介紹端午習俗、講述端午由來等,讓大家了解端午知識。現場,來自姚港路門診部的中醫指導大家穿針引線,放入各種中藥材,縫合香囊,并帶領學生了解艾草、丁香、冰片、薄荷等不同中藥材的特性。大家仔細聆聽,主動請教,互相幫助,當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制作的勞動成果后,紛紛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拍照打卡。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sherryl(李雪利)表示,“今天的活動非常有趣,感謝社區、學院能為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不僅讓我體驗到了中國傳統習俗,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希望以后能多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此外,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還先后舉辦了“心理向陽增彈性,潤心賦能促成長”主題講座、“‘環’夢起航,‘聲’動芳華”十佳歌手大賽、“剪紙送廉潔,巧手揚清風”主題黨日活動、“以體強心,樂動青春”校園健康跑、“賡續通農精神,做學農愛農好青年”主題活動等十余場多類型的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為推進文化育人、構建文明校園,注入青春活力,留下絢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