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論述,引導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6月21日,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和平之聲”三下鄉實踐團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主題研學活動。通過實地參觀、史料研讀、專題分享等形式,讓青年學子在歷史的回響中汲取奮進力量,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青春血脈。
以史為鑒:在歷史現場感悟民族英雄
清晨的南京,細雨濛濛,更添幾分肅穆。實踐團成員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來到紀念館入口。館前廣場上,“倒下的300000人”雕塑群無聲矗立,一個個扭曲的軀體、絕望的表情,直觀展現著1937年那個寒冬里的人間慘劇。隊長致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站在這片浸染著同胞鮮血的土地上,不僅要銘記苦難歷史,更要思考如何以青春之力守護和平、開創未來。”步入紀念館主展區,昏暗的燈光下,大量文物、照片、影像資料系統還原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在“遇難者姓名墻”前,密密麻麻的名字綿延數百米,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一個破碎的家庭。隊員們駐足良久,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些名字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我們民族不能忘卻的傷痛記憶。作為會計學子,我們習慣用數據說話,但今天這些數字背后的血淚,讓我深刻理解了‘銘記’二字的千鈞重量。”在“萬人坑”遺址展廳,透過玻璃幕墻可見層層疊疊的遇難者遺骨,有的遺骨上還保留著清晰的刀砍、槍擊痕跡。實踐團成員們自發低頭默哀,現場鴉雀無聲,只有偶爾傳來的啜泣聲。

圖為日軍集體屠殺主要地點示意圖 供圖:祁煒宏
緬懷逝者:用莊嚴儀式傳承歷史記憶
在祭奠廣場,團隊舉行了莊重的悼念儀式。同學們手持白菊,面向“和平大鐘”肅立默哀。隨后,大家依次向遇難者名單墻敬獻鮮花,并深深鞠躬。“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隊長在儀式上強調“希望同學們能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
薪火相傳:青年宣講傳遞和平之聲
參觀結束后,團隊在紀念館周邊設立“微講堂”,通過展板講解、互動問答等形式向游客普及南京大屠殺史實。同學們結合會計專業特色,設計“歷史中的經濟賬”主題宣講,揭露侵華日軍對南京經濟社會的破壞。“日軍掠奪金銀、破壞工廠的行為,不僅是暴行,更是有組織的經濟犯罪。”宣講員用數據圖表直觀展示歷史,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咏涣鳝h節中,同學們圍繞“新時代青年如何傳承歷史記憶”“會計專業如何服務國家發展”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圖為團隊合照 供圖;祁煒宏
雨過天晴,陽光透過云層灑在和平廣場的“和平之舟”雕塑上。師生們帶著沉重的記憶與堅定的信念踏上歸途,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將永遠銘記歷史教訓,以更昂揚的姿態投入學習生活,用青春力量守護和平,用專業所長報效祖國,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通訊員:紀慧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