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視角下的鄉(xiāng)村振興實踐——一名大學生的南鐘村觀察日記
發(fā)布時間:2025-08-31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夏日的陽光灑滿江淮平原,肥東縣八斗鎮(zhèn)南鐘村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一位背著行囊的年輕人正駐足記錄:志愿者們手持鐮刀清理路邊雜草,宣傳墻上貼著秸稈禁燒政策,水塘邊新插的防溺水警示牌在風中微微晃動…… 這是我在南鐘村開展“三下鄉(xiāng)”實踐的場景。2025年8月,我以個人名義深入這片鄉(xiāng)村,用5天時間記錄下南鐘村日常,在與村民的朝夕相處中,見證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在田間地頭的生動實踐。
村里的事,看似瑣碎,樁樁件件都連著民心。初見南鐘村,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樓房,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與想象中“偏遠鄉(xiāng)村”的印象不同,這里的街頭巷尾處處透著治理的精細,墻角的垃圾分類箱擺放整齊。
一、初見南鐘:“路”的變遷改寫鄉(xiāng)村模樣
“以前去鎮(zhèn)上,得繞3公里土路,雨天穿膠鞋都得小心翼翼;現(xiàn)在水泥路通到家門口,騎電動車10分鐘就到!”在南鐘村塅陳組,68歲的村民鐘爺爺,指著門前平坦的水泥路感慨。這是南鐘村基礎設施升級的縮影——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連接線開工建設,村里同步推進修水泥路工程,昔日的泥濘小道如今已變成寬闊整潔的民生路。
村里還修建了一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通車后,從南鐘村到合肥市區(qū)只要40分鐘,比現(xiàn)在縮短一半時間高速公路不僅能方便村民出行,還能帶動村里的農產(chǎn)品外銷,南鐘村的稻蝦米、土雞蛋,裝上車就能快速運到城里的超市。”
二、田間地頭: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在南鐘村,政策不是印在紙上的文字,而是走家串戶的宣傳、是水塘邊的警示牌、是田間地頭的巡邏。我用鏡頭記錄下這些政策落地的“細節(jié)”:
防溺水:一張警示牌背后的責任網(wǎng)
南鐘村有大小水塘12個,每到夏季,防溺水就是“頭等大事”水塘安插警示牌,發(fā)每個牌子上都印著不同的名字和電話。“這是‘塘長’的聯(lián)系方式,每個水塘都有人負責巡查。
扶貧幫困:檔案里的“精準”密碼
三、民生小事:最能打動人心的“振興答卷”
在南鐘村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密碼不在宏大的口號里,而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
廁所革命:從“要我改”到“我要改”
“以前的廁所就是‘一個坑、兩塊磚’,夏天臭烘烘的。”村民周大娘帶著我
參觀她家的新廁所:瓷磚鋪地,沖水式設計,墻上還貼著“衛(wèi)生廁所使用指南”。這是南鐘村“廁所革命”的成果——全村改造衛(wèi)生廁所,使鄉(xiāng)村環(huán)境變得更好
改造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多虧了村干部堅持不懈的整改與排查,廁所整改工作才能完成的如此完美。
醫(yī)保激活:一部手機連接的“民生通道”
南鐘村60歲以上老人很多不會用智能手機,醫(yī)保電子憑證激活成了難題。
近些年,陸還社區(qū)下村入戶到各個自然村幫助群眾激活醫(yī)保憑證
目前,南鐘村醫(yī)保憑證激活率非常高,老人們再也不用為忘帶醫(yī)??ǚ赋盍?。
戶代表大會:村民自己說了算的“民主實踐”
從廁所清掏協(xié)議簽訂,到村規(guī)民約修訂,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征求村民意見。村干部們給予了村民們應有的權利,尊重村民的選擇和意見,和村民攜手共進合作。
四、新村新貌:從“荒地”到“樂園”的民生溫度
“以前這片是荒墳地,現(xiàn)在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在南鐘村文化廣場,鐘爺爺指著眼前的景象向我介紹。廣場上,幾位老人正在嶄新的漫步機、太極推揉器上鍛煉,孩子們圍著滑梯追逐嬉戲,主婦們則坐在石凳上嘮家常,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在廣場健身區(qū),我遇到了每天都來鍛煉的張桂蘭奶奶。“我這老腰以前疼得直不起來,現(xiàn)在每天來推推太極器,堅持了半年,干活都有力氣了!”張奶奶邊說邊演示,臉上滿是笑容。廣場一角,村民陳嬸正帶著幾個婦女擦拭健身器材,“這器材是咱自己的寶貝,得好好愛護。”
除了文化廣場,南鐘村的新農村建設還涵蓋了住房改造、環(huán)境整治等多個方面。現(xiàn)在村里跟城里的小區(qū)一樣干凈整潔。
五、青春感悟:鄉(xiāng)村振興需要“看得見的行動”
“鄉(xiāng)村振興不是轟轟烈烈的工程,而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是清理雜草時彎下的腰,是宣傳政策時磨破的嘴,是檔案上寫下的每一個字。這些看似平凡的行動,正在一點點改變鄉(xiāng)村。
車窗外,南鐘村的輪廓漸漸遠去,但那些鮮活的場景卻留在了我的心里。我知道,這次實踐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或許不能立刻改變什么,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鄉(xiāng)村的變遷,讓更多人看到基層干部的堅守和村民的努力。因為我相信,鄉(xiāng)村振興的密碼,就藏在這些看得見的行動里,藏在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