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下午,為繼承發揚革命先烈意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皖中赤心尋紅小隊奔赴蜀山。全體隊員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步入了蜀山郁郁蔥蔥的林海,踏入合肥蜀山烈士陵園的大門,開啟了一段追尋紅色記憶、踐行初心使命的旅程。

(圖為位于林海中的蜀山烈士陵園)
林海環抱忠魂地,豐碑默立訴丹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蜀山烈士陵園位于合肥西部風景秀麗的大蜀山東麓,占地107400平方米,是安徽省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之一。隨著小隊成員們緩步踏入蜀山烈士陵園,這片由塔柏環繞而成的區域才逐漸映入眼簾。隊員們拾級而上,來到了悼念廣場。廣場西側正中央,矗立著莊嚴的烈士紀念碑,由主題人物浮雕和雙人青銅雕塑兩部分組成,浮雕和雕塑生動地展現了英烈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軍民同心的偉大形象。
在這里,隊員們神情肅穆地面向浮雕,面向鐫刻著革命英烈的浮雕與鮮紅黨旗,莊嚴默哀。隨著默哀指令下達,全場瞬間寂靜,唯有微風拂過紀念碑旁的塔柏,發出低沉的回響。那一刻,他們心中對江淮大地上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充滿了敬仰,從皖東抗日根據地的浴血奮戰到渡江戰役的英勇沖鋒,江淮先烈們用生命鑄就的豐碑在心中愈發清晰。默哀的每一秒,都是對英烈的深切緬懷;胸中激蕩的,是傳承紅色基因、守護一方安寧的堅定信念。

(圖為江淮烈士紀念碑)

(圖為小隊全員正向江淮烈士紀念碑默哀)
館內史跡映初心,蜀山深處憶英名
隨后,隊員們走進廣場南側的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館內,12個展室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前夜”“黨的創立和大革命時期”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內容。暖光燈下,892余件烈士遺物、336位烈士的生平事跡以及58本記載57623名烈士的烈士英名錄,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史料,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通往過去的時光之門,讓隊員們觸摸到了革命先烈們跳動的脈搏。
這些江淮兒女們代表著安徽省從大革命、土地革命烽火歲月,直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杰出先驅們。陳獨秀烈士之子、黨的早期領導人陳延年,杰出軍事家許繼慎,首任安徽省委書記王步文,以及革命家羅炳輝、彭雪楓等先烈的名字熠熠生輝。館藏豐富,包含450幅歷史圖畫、珍貴烈士手稿、名人書畫墨跡及領導題詞,并珍存著覆蓋全省各地區的烈士英名錄,是江淮兒女不朽精神的見證。

(圖為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中所藏的烈士遺物)

(圖為隊員們正在參觀安徽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
紅色基因融林海,青年立志繼薪火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大蜀山烈士陵園,隊員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個故事,都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紀念,也是對后人的最好教育。回望這段參觀歷程,從踏入陵園的那一刻起,到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再到最后的莊嚴宣誓,每一步都讓隊員們的心靈受到了深刻的洗禮。如今,蜀山烈士陵園已經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學生前來參觀學習。它不僅是一座紀念革命先烈的場所,更是一座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精神殿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皖中赤心尋紅小隊的隊員們表示,他們將始終銘記歷史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為皖中赤心尋紅小隊在江淮烈士紀念碑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