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長江,奔涌著生機與活力。為深入踐行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理念,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7月10日至17日,河海大學海洋學院“江海潮生”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開啟了為期7天的長江沿岸社會實踐之旅。
溯流探清源:守護一江碧水 守護長江,水質是關鍵。在南京中山碼頭至魚嘴濕地公園的長江岸段,實踐團成員們化身“水質偵察兵”。成員們手持便攜式水質檢測儀,頂著烈日,在多個點位對溶解氧等關鍵指標進行了細致的現場監測。這些寶貴的第一手數據,將在后續整理分析后,繪制成該段流域的“污染熱點圖”,為地方環保部門精準施策、治理水污染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每一次彎腰取樣,每一次數據記錄,都是成員們對長江生態的用心丈量。

(實踐團成員進行水質監測 通訊員攝)
問計于江畔:傾聽產業脈搏 長江滋養萬物,也哺育著沿岸的生計。實踐團成員走進長江沿岸典型的魚類養殖池塘,與辛勤勞作的養殖戶們促膝長談。大家最關心的是什么?養殖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技術瓶頸和市場困境?銷售渠道是否順暢?面對成員們的提問,養殖戶們敞開心扉,耐心解答。這些帶著“泥土味”和“魚腥味”的交流,讓成員們真切觸摸到了長江沿岸水產養殖產業鏈的脈絡,也感受到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這份來自一線的“田野筆記”,是成員們思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的重要依據。

(實踐團成員與養殖戶交談 通訊員攝)
宣教進社區:共筑綠色家園 保護長江,需要全民參與。實踐團的最后一站,成員們來到了托樂嘉街區。在這里,成員們不再是單純的觀察者和調研者,更成為了長江保護的“宣傳員”。團隊成員精心設計制作的生態保護宣傳單,承載著成員們對母親河的關切。成員們向社區居民熱情講解長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科普長江對于整個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意義,號召大家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守護一江清水、兩岸蔥蘢。看到居民們認真閱讀傳單、頻頻點頭,成員們心中充滿了傳播綠色理念的成就感。

(實踐團成員進行生態宣傳 通訊員攝)
短短七天的實踐,行程緊湊而充實。從溯源校史到監測水質,從訪談農戶到社區宣傳,“江海潮生”實踐團的每一位成員都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洗禮。成員們更加真切地認識到,長江的生態保護,關乎的不僅是眼前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更是沿岸經濟長遠發展的根基,是萬千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它既是生態命題,更是發展命題。
“江海潮生”,寓意著江河湖海生生不息的力量,也象征著青年一代蓬勃的朝氣。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一場關乎國家未來的“接力跑”。河海大學海洋學院“江海潮生”實踐團的故事暫告一段落,但我們守護長江、服務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歇。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進展,將實踐中的所學所思融入專業學習,矢志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繼續為這條母親河的永續發展注入澎湃動能。(通訊員 杜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