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4 關注:
來源:廣東科技學院赴潮州市“牛舞英韻”突擊隊
前言
當英歌舞的鼓點撞上手打牛肉丸的鏗鏘聲,廣東科技學院赴潮州市“牛舞英韻”突擊隊響應“百千萬工程”號召,在潮州推開了非遺傳承之門。我們來到了潮州非遺工作站的實踐基地——圍廬食品,通過對話潮州牛肉丸非遺傳承人陳師傅,實地見證千年文化在當代食品企業中的創新表達與活力傳承,探索潮州“牛肉丸+英歌舞”的發展之路。

Part 1:匠心問答·丸中藏道
記者:您如何挑選制丸的牛肉?
陳師傅:我們挑選的都是當天新鮮的牛肉,一般選擇黃牛的后腿肉。
記者:您如何看待機械化生產牛肉丸?
陳師傅:用機械代替人工制作,一方面能減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我們的機械生產工作環境也是非常干凈衛生的。
正是如此,潮州非遺傳承人堅守的,是每顆丸子入口瞬間的“鮮、彈、爽”三重極致。
Part 2:牛舞共融·非遺新生



在圍廬牛肉火鍋店的主題大廳,紅臉英雄的油彩映照著捶丸木槌,舞者騰躍的綢帶化作牛肉火鍋中蒸騰的熱氣。“英歌舞的豪邁配牛肉丸的勁道,是潮州魂的雙生花!”陳師傅指著主題大廳壁畫說道。當舞者臉譜躍上禮盒包裝,食客在彈牙的瞬間抬頭即見英歌雄姿,抖音訂單里潮州非遺正破圈——傳統與現代在此咬合,這是年輕視角下的文化共生。
Part 3:匠心體驗·非遺傳承


在圍廬牛肉火鍋店的明檔廚房,非遺技藝鮮活上演:每日凌晨直采的黃牛經36道工序分割,游客可親手體驗捶打牛肉丸的匠心時刻。透過玻璃長廊,生產線化為了流動的潮味博物館。在機械臂與木縋共舞的韻律中,陳師傅看向桌前的游客們,笑言:“他們帶走的不僅是丸子,還有木槌聲里的潮汕魂!”
結語
木槌與鼓槌的碰撞聲里,我們聽見傳承的回響。“牛舞英韻”突擊隊以青年視角記錄這場“非遺煥新”——當沙茶醬遇見英歌油彩,當廣科學子遇見非遺匠人,“百千萬工程”正為潮州續寫著最滾燙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