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4 日,廣州新華學院 “藝路向汕” 三下鄉實踐隊在后宅鎮中心小學,為五年級學生開展了一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此次課程是支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學生科學認識身心變化,掌握自我保護方法,為健康成長奠定基礎。此課程根據學生性別差異,采用輪流授課的形式,更好的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圖注:小姚老師帶領五年級男生上心理課 沈逸圳 供圖)
男生班的課堂上,小姚老師以 “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為主題展開教學。他首先通過身高增長柱狀圖展示青春期發育的階段性特征,用不同顏色標注出男生 10 至 16 歲的生長高峰期,結合視頻講解身體體型變化與第二性征發育的生理原理。當講到第二性征時,他結合課件中的表格,清晰地演示男生青春期主要第二性征的發育時間及特點,同時講解了生殖系統發育的過程。課堂中,他注意到幾位學生因提及生殖系統發育而面露羞澀,便以 “這就像種子破土而出,是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 作比,引導學生以科學態度看待這些變化。
小姚老師接著講解遺精這一生理過程,表明這是男性特有且標志成熟的生理現象,首次遺精平均14至16歲,多在夏季睡夢中發生,他以“精滿自溢”解釋原理,還分享“寫給男孩的話”,鼓勵大家接納青春痘、遺精等成長變化,保持衛生,不必比較。
課堂隨后探討心理變化,借短視頻展示多樣表現,從自我意識增強、情緒波動及調節方法、社交關系變化三方面展開,結合案例引導正確看待情感萌動,強調互相尊重、共同進步,以學習為先。
最后小姚老師聚焦自我保護,強調個人衛生的重要性,提醒保護身體隱私、拒絕不適接觸,提醒大家“停一停、想一想、問一問”應對不良誘惑。課程結束時,小姚老師對男生們說:“成長就像破土的新芽,有伸展的力量,也有面對風雨的勇氣。這些變化不是負擔,而是讓你更強大的養分。接納自己,保護自己,才能在青春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圖注:小姚老師通過動畫演示青春期男生身體變化過程 姚贊潤 供圖)
在女生班內,小七老師正通過一系列小游戲,如詞語聯想、誰是臥底等,巧妙地引入本次課程的主題。這些小游戲不僅有效地營造了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還成功緩解了女孩子們緊張的情緒。
(圖注:小七老師耐心為學生解答問題 徐婉婷 供圖)
緊接著,小七老師通過視頻導入,讓孩子們初步了解什么是青春期。她借助課件和生動的講解,詳細描述了青春期女孩們在身體和心理上會經歷的變化。為了營造溫馨的氛圍,她特意選用柔和的色調制作教學課件,向孩子們介紹月經及其不同名稱。通過展示初潮年齡分布圖,她幫助孩子們認識初潮。在談到如何迎接初潮時,小七老師客觀地講解了衛生巾的概念、材質及使用場景,并強調了經期衛生護理的重要性。她還為女孩們科普了月經的生理原理,用科學理論解釋了月經的周期和每次月經的量等基本生理問題。此外,小七老師貼心地分享了緩解痛經的方法,如熱敷和飲食調整等實用建議,并特別提醒女孩子們,若出現嚴重不適,應及時告知家長并就醫。

(圖注:小七老師講解月經相關知識 羅啟盈 供圖)
課程的最后小七老師還送給女孩子們一段話:“月經是女性創造生命的力量,不是累贅和麻煩,不該為此羞恥而避而不談。來月經時很正常的事,不用感到害怕難過或尷尬,這是每一個女孩成長的必經之路。每一次來月經,都是女孩子的一次綻放。”這類課程填補了學校在健康教育方面的空白,專業、科學的講解讓學生們能夠更坦然地面對成長中的困惑。
每一個成長的瞬間都值得被認真對待,青春的旅程需要科學與勇氣的相伴。廣州新華學院“藝路向汕”三下鄉實踐隊聚焦鄉村青少年成長需求,通過與當地學校溝通,針對性設計了包括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在內的多門課程。后續實踐隊將根據這堂課程的反饋,持續為學生提供貼合實際需求的成長指導。期待能為鄉村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傾注一份力量,為他們的未來成長筑牢根基,讓每一顆年輕的種子都能在悉心培育中,積蓄向上生長的力量。
通訊員 全嘉欣 鐘依婷 洪佳佳 廖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