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河海大學田夢支教團深入貴州省德江縣楓香溪鎮(zhèn),于7月17日至8月1日期間,開展三下鄉(xiāng)支教及調(diào)研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中強調(diào):“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fā)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在本次支教活動中,田夢支教團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勇?lián)们啻和七M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責任。各位支教老師用心為楓香溪的孩子們設計不同趣味橫生的課程,致力于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初見笑容洋溢,盛夏由此出發(fā)田夢支教團抵達楓香溪后,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田夢夏令營招生。在社區(qū)主任王純潔同志的大力協(xié)助下,支教團迅速展開了挨家挨戶的招生工作。招生伊始,部分孩子和家長并未展現(xiàn)出強烈的意愿,但是在社區(qū)干部們的積極動員和支教團成員向他們詳細介紹了田夢夏令營的課程開設情況、師資力量和意義后,家長和孩子們紛紛打消疑慮,表示愿意積極參與,招生工作也進展順利。為了給孩子們提供安全舒適的上課環(huán)境,支教團授課地點設置在當?shù)攸h校。

圖 1 支教團成員走訪招生 陳琪琪攝
在第二天的開營儀式上,田夢支教團隊長葛錦一首先為孩子們介紹田夢支教團的故事,并為孩子們開展安全第一課。隨后,是各位支教團老師的自我介紹和破冰游戲,老師與孩子們間陌生的堅冰也在此過程中逐漸消融。在信息登記后發(fā)現(xiàn),到場約有70位孩子,遠多于預估的60名孩子,縱使夏日炎炎,也無法阻擋孩子們想?yún)⒓酉牧顮I的熱情。為了提高授課質(zhì)量,緩解管理壓力,支教團依據(jù)孩子們的年齡,將其分成低年級班和高年級班分別授課。在孩子們充滿期待的眼神和掌聲下,開營儀式圓滿結束,一段美好的盛夏故事也開始起筆。

圖 2 葛錦一正在主持開營儀式 陳琪琪攝

圖 3 破冰游戲,孩子們踴躍參與 陳琪琪攝
邂逅“古今中外”,點亮知識火花為了讓孩子們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暑假,支教團的成員們精心設計的各式各樣的課程,“古今中外”樣樣齊全,既有語文、英語、地理、歷史和體育等趣味學科課程,也有剪紙、扎染、書法和圍棋等傳統(tǒng)文化和非遺手工體驗課程,音樂、繪畫、詩歌等課程則為孩子們提供了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意的平臺。此外,科學實驗和AI通識課與環(huán)保巧妙結合,更是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科技和環(huán)保的種子。陶如霜小朋友說道:“我最喜歡阿佳老師的繪畫課,她教會我如何觀察生活。”張正文小朋友則對文卓老師開設的趣味英語課情有獨鐘,他認為文卓老師授課幽默風趣,讓他對以往覺得無聊的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圖 4 AI通識課上,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 劉兆佳攝

圖 5 扎染作品展示 宋景致攝
紅紙紛飛,剪出燦爛笑靨:膠卷翻轉,映照專注面龐。在課堂,孩子們認真聽講,積極參與。科學實驗課上,他們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認真思考實驗原理,摸索著科學這把“金鑰匙”;圍棋課上,他們或?qū)幮撵o氣專注布局,或屏氣凝神思考破局之法,研讀圍棋這本“弈智書”。孩子們對學習的渴望讓支教團成員感觸頗深,也堅定了他們?yōu)楹⒆觽兲峁﹥?yōu)質(zhì)教育的決心。

圖 6 孩子們在剪紙課后展示作品 陳琪琪攝

圖 7 盧奕達為孩子們講述電影拍攝藝術 葛錦一攝
支教團的成員們除了課上為孩子們點亮知識的火花,課后也通過逐個家訪的方式,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并持續(xù)跟進課程反饋。家訪過程中,各位家長積極配合,與支教團成員們暢談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據(jù)了解,楓香溪許多孩子處于留守狀態(tài),或面臨家長忙于工作對孩子疏于照顧的問題。“我有四個孩子要照顧,自身也要在餐館工作”,陶艷雪的母親告訴支教團,“也很感謝你們給孩子們上課,幫我們解決了照看孩子和幫助他們學習的兩大難題。”

圖 8 家訪時支教團成員在與家長和孩子交流 武展顏攝
青山遇上“紅楓”,深掘紅色文化楓香溪鎮(zhèn)作為賀龍、夏曦、關向應等革命先驅(qū)的戰(zhàn)斗之地,不僅是一個被青山懷抱的秀美明珠,更是一座有著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紅色小鎮(zhèn),一磚一瓦都訴說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田夢支教團成立相關調(diào)查小組,深入挖掘楓香溪的紅色基因。他們走進楓香溪會議會址紀念館,從諸多承載紅軍革命精神的物件體悟革命精神。此外,他們也在探訪紅三軍軍部及政治部舊址、紅七師舊址與紅軍醫(yī)院等一系列楓香溪紅色文化舊址中深刻感受到獨屬于革命歲月的厚重與激情。楓香溪的“紅底色”并非僅藏匿在紀念館與博物館中,田夢支教團在調(diào)研過程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寄寓紅色故事的墻繪,它們不僅是當?shù)睾⒆觽兗t色教育的“啟蒙書”,也是楓香溪紅色文化鮮活的“明信片”。

圖 9 楓香溪會議紀念碑 張智攝

圖 10 “紅軍井”墻繪 張智攝
在最后的結營儀式上,孩子們與支教團的老師們一同唱歌跳舞,并互相送出祝福寄語。潘鑫林同學在送給老師的寄語中寫道:“青春不是單選題,只要奮進,未來皆是答案”,相信河海大學田夢支教團也會永駐奮進精神,繼續(xù)將青春揮灑在黔貴大地上,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