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青年學子服務基層的號召,8月1日至10日,陜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青芒•少年”彝鄉化學科普實踐團赴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聯合我校研究生支教團共同開展“七彩蜀期”少年化學科普教育活動。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開設特色科普課程,為當地青少年送去豐富多彩的科學體驗,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彰顯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一、踏訪彝鄉沃土:在煙火茶山與課堂間厚植民族團結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循著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考察大涼山的足跡,2025年8月1日,“青芒•少年”彝鄉化學科普實踐團抵達四川馬邊彝族自治縣。七載變遷間,土坯危房已變青瓦新寨,漫山茶園替代了貧瘠山地,“青梅竹馬·邊城茶香”的石壁標語訴說著青年返鄉創業、多民族共建茶產業鏈的振興故事。在馬邊實驗小學,“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標語格外醒目。實踐團在彌漫的茶香與跳躍的火焰中觸摸到小涼山的鮮活脈動,見證著“共同繁榮”誓言化為滿山蒼翠的現實。
二、聯動研支團共進:以教育協作與經驗傳承筑牢實踐根基
夜幕低垂,茶香氤氳。8月2日晚,“青芒•少年”彝鄉化學科普實踐團與陜科大第27屆研支團圍坐于馬邊實驗小學校園的草坪之上,以“草坪夜談”的形式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教育協作對話。研支團成員結合彝鄉的教育經歷,生動描繪了當地青少年的學習特點與教育需求,并分享了“非遺工坊”“科技小發明”等特色課程的實踐經驗。雙方圍繞如何將化學科普教育與彝族文化相融合、如何通過趣味互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等議題深入交流,這場結合專業與經驗的思維碰撞,不僅為后續科普實踐注入了源頭活水,更在星輝之下鋪就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同心之路。
三、深耕實驗課堂:以安全課堂與化學實驗播撒科學種子
8月3日,實踐團在馬邊實驗小學開展教學活動。隊員們創新教學方法,將化學知識與彝族群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圍繞“生活化學”、“健康化學”和“平安化學”三大主題設計課程內容。通過服飾染色、青梅酒發酵等生活實例講解科學原理,用生動有趣的互動方式傳授安全知識,為后續實驗環節夯實安全基礎。
隨后的6天里,實踐團開展了一系列特色化學實驗課程:從“大象牙膏”觀察泡泡變化,到“彩虹雨”探究密度與擴散原理;從“火焰掌”演示燃燒特性,到焰色反應中見證金屬化合物燃燒的絢麗色彩;從模擬“火山噴發”了解地質知識,到手工造紙體驗傳統工藝與環保理念。實踐團成員通過原理講解、指導操作和現象觀察,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培養觀察、動手與思考能力,讓科學的種子在趣味體驗中生根發芽。
在為期10天的實踐中,“青芒•少年”彝鄉化學科普實踐團所開展的系列科普課程覆蓋彝鄉二年級至初中不同學齡段青少年200余人次。孩子們從“不敢動手”到主動探索,從“好奇張望”到踴躍提問,科學興趣的種子悄然萌芽。隊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實踐不僅幫助他們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更讓他們理解了民族團結的深刻內涵。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青芒•少年”彝鄉化學科普實踐團積極響應“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時代號召,以科普實踐為平臺,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實踐團成員們用專業知識和青春熱情在彝鄉大地奏響民族團結的動人樂章,讓奮進的足跡深深鐫刻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之上。展望未來,這支充滿活力的隊伍必將牢記總書記囑托,繼續以昂揚姿態奔赴山海,在推進中國現代化的廣闊天地中書寫更加絢麗的青春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