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在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擴大就業、縮小收入差距、保持經濟活力、促進市場競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近年來,特別是疫情以來,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為深入探尋互聯網家裝領域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現狀,7月29日,“數智微光:長三角一體化企業躍遷計劃團隊”三下鄉團隊走進安徽省合肥市安徽期奇互聯網家裝有限公司,開展了為期七天的實踐調研活動。

公司大門 湯高峰 供圖
志愿者首先探訪了企業的辦公場景。該企業扎根于政務區的創業園區,辦公區域以“線上線下融合”為特色:開放式辦公區里,員工們對著電腦屏幕處理裝修方案對接、客戶咨詢消息,桌面散落著戶型圖草圖和材料色卡;旁邊的樣板展示區不大,卻陳列著從合作裝修公司調來的地板、瓷磚、涂料等樣品,墻上的電子展板循環播放著不同風格的裝修完工實景。休息區的書架上擺著各類家裝設計雜志,茶幾上的綠植為忙碌的空間添了幾分生活氣息。隨后,志愿者了解到企業的基本情況:2016年成立,現有員工22人,核心業務是依托自主開發的線上平臺,上游鏈接本地30余家裝修公司,整合設計、施工資源,下游為客戶提供從戶型解析、方案篩選到施工監理的全流程家裝中介服務。

工作場景 湯高峰 供圖
緊接著,志愿者圍繞企業的發展歷程展開采訪。公司經理王祥回憶道,創業初期正趕上互聯網向傳統行業滲透的浪潮,當時大家發現裝修市場存在“客戶找靠譜公司難、公司獲客成本高”的痛點,便想著用線上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客戶能在網站上看案例、比報價、查評價,裝修公司能精準對接需求,靠著這份“讓家裝更透明”的思路,企業頭三年客戶量每年都翻倍。

調研團隊與經理交流心得 湯高峰 供圖
?談及核心競爭優勢與當下困境,王祥直言“成也時代,難也時代”。優勢在于多年積累的“向信任”:對上游裝修公司,建立了嚴格的資質審核和服務評級體系,合作方違約率低于5%;對下游客戶,打造了“裝修資金第三方托管”“節點驗收滿意再付款”的機制,客戶復購推薦率達35%。而困境則直接來自房地產行業的連鎖反應:這兩年新房成交量下滑,裝修需求跟跟著著縮水,平臺月均訂單量比2021年減少了近一半。更棘手的是,同行扎堆涌入后,線上推廣費用漲了兩倍,以前花100塊能引來3個咨詢,現在只能換來1個,利潤薄得像層紙。
采訪最后,王祥感慨道,互聯網家裝不是簡單的“線上拉活”,而是用技術讓行業更規范。哪怕現在難,他們也在調整方向,比如推出“老房局部改造”“智能家居加裝”等輕量級服務,還和物業公司合作推廣“裝修后保潔+甲醛治理”打包業務。他希望政策能關注到這類“連接型”小微企業,比如給予線上平臺技術升級補貼、牽頭組織行業資源對接會,讓大家能在寒冬里喘口氣。
采訪結束后,志愿者們參與了三天的實踐工作。新聞專業的志愿者幫企業整理了客戶口碑故事,用于線上宣傳;數據專業的志愿者協助分析了近半年的訂單數據,梳理出高需求的裝修風格和服務類型。在實踐中,志愿者們不僅摸清了平臺如何匹配裝修公司與客戶、如何跟進施工進度,更感受到了團隊成員在電話里耐心安撫焦慮客戶的溫柔、討論新服務方案時的激烈爭辯,以及午休時分享行業趣聞的笑聲。這些真實的片段,都成了此次調研最鮮活的注腳。“期遇新生,奇筑家巢”,企業與志愿者們都將帶著這份對行業的觀察與思考,在各自的賽道上繼續探索前行。(通訊員: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