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阡陌振興團成員來到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石河村開展以“文旅賦能鄉村路,長效發展繪新篇”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我們深入走訪石河村村民,了解農家樂發展情況,關心村民們最想解決的問題,走進櫻桃種植園,了解櫻桃產業發展,參觀石河村附近的景區,探尋文旅發展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
在石河村,'沙王'櫻桃不僅是一個品種,更是一套完整的產業升級案例。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對接,這里完成了從傳統種植到三產融合的關鍵躍遷:一產優化,二產延伸,三產突破,小櫻桃的供給側改革,正是微觀中國最生動的教案"。實踐團走進櫻桃種植園,與種植戶交流,深入了解了種植櫻桃的品種、種植過程以及石河村旅游業的發展對櫻桃采摘產業的推動作用,利用所學知識,與農戶針對種植過程中所需水肥以及最適宜種植品種展開討論,得到了農戶的肯定。
東溝五坊是一個集傳統文化、鄉村特色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旅游景區,吸引了各地的游客,成為石河村著名的旅游資源。東溝五坊街區引入了大批世界級、國家級、省一級的非遺項目入駐,包括京劇臉譜、油紙傘、扎染。紡織、木雕、皮影戲等,還有展現濃郁滿族風情的少數民族民俗博物館,展現民族大團結發展,體現民族融合的魅力。成員們進入東溝五坊,感受非遺的魅力,在展覽館中感受到了獨特的滿族文化,領悟了各民族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東溝五坊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豐富的非遺體驗項目,吸引了大批實踐團隊,成員們實踐過程中,遇到了正在體驗臉譜制作的幼兒園小朋友,家長普遍表示,東溝五坊讓孩子們感受了非遺的魅力,能親手體驗制作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這次經歷十分有意義。像東溝五坊這樣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正是石河村依靠文旅實現振興的關鍵。
石河村的振興圖景里,村民既是受益者,更是主力軍。依托周邊靈山秀水的旅游資源,村民們將自家院落巧改農家小院,青瓦木窗透著鄉土氣息,田間蔬果端上游客餐桌。
實踐團與村民交流,聽他們細數變化:政府送來設計方案與貼息貸款,院墻翻新有補貼;客源多了,年收入比從前翻了兩番,不少年輕人也返鄉創業。
如今,石板路上游客笑語喧,農家院里炊煙裊裊,村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鄉村振興的活力在這方水土間盡情流淌。
普法,是為鄉村振興、社會和諧筑牢法治基石的關鍵。它不僅能讓群眾懂法,更能讓他們用法護權益、守法促穩定。實踐團借下鄉之機為村民普法,尤其聚焦種植戶,意義深遠。這不僅是把法律條文譯成“田間話”,更是為鄉村產業系上“安全帶”。
對種植戶而言,懂法能避開不少坑:簽合同時看清條款防欺詐,遭遇農資質量問題會維權,土地流轉時明晰權責免糾紛。當法律成為生產經營的“護身符”,櫻桃園里的果實、田間的作物才能真正變成安穩的收益,讓產業在法治軌道上長得更壯,鄉村振興的根基也隨之更牢。
在石河村的實踐之旅,我們收獲頗豐。通過座談交流,摸清了村莊的發展脈絡;入戶走訪,拉近了與村民的距離,也了解到旅游產業給他們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在產業基地與特色旅游區的調研,讓我們看到了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普法宣講時,村民們的積極反饋,讓我們感受到法律知識對他們的切實幫助。
此次實踐,不僅為石河村發展貢獻了我們的智慧,也讓團隊成員在服務鄉村中成長,深化了社會責任感,作為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我們想把專業知識融入鄉村發展,不管是助力農產品提質,還是探索生態農業路徑,都盼能添一份力。這趟旅程,是起點不是終點,未來我們會帶著這份熱忱,持續奔赴田野,讓青春在鄉村振興的土壤里扎根生長,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