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紅色文化傳承,2025年6月30日,淮北師范大學8名學生以“尋根金寨紅魂,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前往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烈士紀念館開展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走進紅色基地,學習英雄故事 金寨縣烈士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承載著50余項縣級以上榮譽。6月30日上午,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這片紅色圣地,深入了解金寨的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
金寨縣烈士紀念館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金寨縣紅軍紀念堂等。隊員們首先來到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塔高24米,塔身正面鐫刻著劉伯承元帥親筆題寫的“燎原星火”四個大字。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沿著243級階梯拾級而上,每一級臺階都有其特殊含義,如59級臺階寓意59位開國將軍,50級臺階追念500多位金寨籍團級以上革命烈士。站在紀念塔前,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
(圖為隊員們在紀念館前合影。陳淑怡 供圖)
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隊員們參觀了館內陳列的大量文物和圖片,了解了金寨作為“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光輝歷史。館內展出了59位金寨籍開國將軍的事跡,其中最年輕的將軍肖選進11歲就參加了紅軍。隊員們還參觀了洪學智將軍紀念館,了解到洪學智將軍是我軍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傳奇人物。他的事跡讓隊員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要學習將軍無私無畏、忠貞報國的精神。
金寨縣紅軍紀念堂則集中展示了金寨老紅軍的名錄和事跡,祭奠了所有為革命犧牲的紅軍烈士。紀念堂背后的山坡上,安葬著眾多已故將軍和老紅軍的遺體和骨灰。隊員們在這里緬懷先烈,聆聽革命故事,深刻體會到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參觀梅山水庫,傳承紅色基因 在6月30日下午,隊員們滿懷激情地來到了金寨縣梅山水庫,在壩上俯瞰梅山水庫碧波蕩漾,倒映著群山,非常宏偉壯觀。隊員們還了解到1960年,鄧小平總書記到安徽視察工作,當總書記聽到金寨縣因修建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淹沒了十萬畝良田,又因為當時自然災害比較嚴重,人民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難時,感到難過,總書記要求當地黨政領導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幫助人民度過災荒。
(圖為梅山水庫部分景觀。陳淑怡 供圖)
了解革命歷史,弘揚革命精神 7月1日,隊員們來到了金寨縣鄂豫皖紀念園。園內主要由紅軍紀念館、革命遺址群、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紅二十八軍重建舊址、紅軍閣等組成。隊員們懷著對革命烈士的敬意和緬懷,開始參觀這座承載著革命歷史的紀念園。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鄂豫皖紀念園中展示了紅二十五軍從麻埠建軍到反圍剿、長征轉移的歷史,通過文物、照片、標語等展示其戰斗歷程,是長征先鋒的重要見證。園內還展出了大量歷史文物,如當時用來勞作的秧馬、鐮刀等器物。隊員們參觀并且了解了當時的革命歷史后,緩緩踏上了石階,每一步仿佛都在與古老的歷史對話,石階盡頭是一座八角閣樓——紅軍閣,紅軍閣莊嚴矗立在濃烈的綠色中,像在表示紅色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圖為鄂豫皖紀念園內景觀。陳淑怡 供圖)
通過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金寨的紅色歷史,還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他們表示,要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努力學習,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