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農品新生”調研隊解碼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升級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2025年7月25日,南京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農品新生”鄉村振興調研隊分別奔赴南寧市工藝美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百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無錫現代農業博覽園、廣西玉林市農業科學院,就現代科技賦能傳統農業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廣西工美院的壯錦、百色農科院的芒果、玉林容縣的沙田柚等都為調研隊深刻展示了現代農產品的“新生”。
一、廣西壯錦:“全真絲壯錦生產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朝著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邁進。7.23日,調研隊來到廣西工美院,采訪壯錦加工廠廠長周騰靠先生。周廠長表示在壯錦原材料選取方面,壯錦生產的天然紗原材料由棉麻經線提供骨架支撐,蠶絲緯線賦予光澤與色彩,形成“粗經細緯”結構,而制作所需要的棉麻、蠶絲等大多依賴本地種植。
周廠長表示,廣西的蠶絲產量幾乎占全國產量的60%,這也為壯錦生產提供穩定的原料來源。據調研隊了解,2024年廣西建成全真絲壯錦生產線,提倡“以絲代麻”,首次以100%桑蠶絲替代傳統棉麻經線,攻克絲線強度不足、織造易斷裂難題,更發揮廣西桑蠶養殖的優勢,將工藝技藝與農作物優勢相結合。
同時,壯錦的天然染色工藝與農產品的結合,能推動傳統技藝在現代鄉村產業中煥發生機,借助非遺文化的吸引力促進鄉村文旅融合,讓壯錦成為連接傳統文化傳承與鄉村經濟發展的紐帶,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與產業的雙重活力。

圖1為周廠長介紹壯錦原材料來源
韋可明供圖
二、百色芒果:智能育苗溫室
隊員們踏入百色農科所的智能溫室大棚時,連片的大棚內,各類先進設施有序布局,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灌溉系統等科技設備,為農作物生長營造精準環境。看著眼前現代農業設施,隊員陳秋麗感慨:“課本里的農業科技知識,在這里變成了真實場景,真切感受到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革。” 大棚中,農卓斌先生還向隊員們介紹了新品種培育、無土栽培等技術,讓大家對農業科技的應用有了更直觀認知。

圖2為調研隊員參觀專業的科研育苗大棚
黃詩怡供圖
三、無錫農博園:物聯網監測系統
7.24日,實踐團隊來到農博園的農業科技研發基地。現代化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著農作物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團隊成員與科研人員展開交流,學習到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創新理念。“通過基因測序技術,我們能精準定位農作物的優質基因,進而培育出抗逆性更強、產量更高的品種。”農博園科研人員介紹道。

圖3為無錫現代農業博覽館標志物徐天語 供圖
四、容縣沙田柚:“黃袋套果”技術
7.24日“農品新生“調研團隊調研首站步入廣西農科院沙田柚智慧種植示范基地,團隊成員親身體驗農業科技的魅力,連片的沙田柚樹套著黃色的袋子讓隊員們充滿好奇,隨著種植基地負責人的腳步,調研隊來到了沙田柚樹下,隊長黃詩怡向負責人問道:“為何沙田柚都用黃色的袋子包裹住?這樣做有什么作用嗎?”種植基地負責人耐心詳細地回答套上黃色的袋子主要有四個用處,第一可以減少農藥污染,能有效阻隔農藥與果實直接接觸,降低果實表面的農藥殘留。第二改善外觀品質可以避免外界物質對果實的表面機械損傷,減少病蟲害叮咬。第三提高果品質量,可以減少果實受外界不良氣候的影響,降低裂果率,還能適當調節袋內溫度和濕度,利于果實糖分積累提高品質。第四可以降低成本,比如減少因病蟲害,機械損壞等導致的落果,提高果實的完好率和產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損失,間接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4為團隊參觀沙田柚種植基地中的沙田柚
陳秋麗 供圖
從廣西工美院的“全真絲壯錦生產線”到百色農科所的智能育苗溫室,再到無錫農博園的物聯網監測系統,科技正深度重塑傳統農業基因。南京財經大學“農品新生”團隊在調研中發現,智能化溫控、無土栽培、基因育種等前沿技術不僅提升農產品品質與產量,更推動農業向標準化、高效化轉型。例如玉林沙田柚通過“黃袋套果”技術降低農藥殘留,百色芒果依托“因地選種”策略優化產業布局,彰顯科技對農業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
(通訊員:韋可明 黃詩怡 徐天語 陳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