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學子赴新疆
7 月 19 日,陜西科技大學 “志在‘邊’方?向‘疆’拾光” 實踐團繼續在新疆十師北屯市開展社會實踐,與第十師北屯市農業科技所圍繞農業科技合作深度互動,以實際行動為 “衛國戍邊兵團行” 專項實踐注入務實動能。此次實踐活動,不僅彰顯了高校服務邊疆的使命擔當,更為兩地農業科技融合搭建了堅實橋梁,是陜西科技大學青年學子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助力邊疆發展的生動實踐。
校企聯動共筑合作基石:產學研協同助力邊疆農業發展
實踐團與第十師北屯市農業科技所開展座談。該農科所作為深耕邊疆農業的重要科研力量,多年來在新品種引進、技術推廣等方面成效顯著,憑借多項國家級、兵團級項目及專利成果,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實踐團隊詳細介紹了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在智能感知、物聯網技術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重點展示了學院研發的水肥一體設備。通過積極與科研所人員深入交流,詳細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和實際需求,實踐團主動尋找產學研協同的發力點,為后續合作筑牢基礎。

圖1:實踐團與第十師北屯市農業科技所開展座談會
試驗田實地考察:技術交流深化合作共識
為將技術與實際種植場景精準對接,實踐團在科研所負責人帶領下,從會議室走進試驗田,實地探訪種植著南瓜、向日葵、小麥等作物的試驗基地。在水肥一體化設備區,實踐團成員仔細查看設備運行情況,向科研所人員詳細詢問設備在實際應用中的優化需求,并結合學院在智慧農業領域的技術積累,與科研所人員展開深入探討。通過實地考察,實踐團將高校的技術成果與邊疆種植場景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讓合作方向更加清晰,進一步凝聚了合作共識。


圖2:實踐團隊與陳主任關于智慧農業水肥一體化技術適配性討論
圖3:試驗田中南瓜的品種信息
授牌儀式圓滿舉行:沙海助農產學研基地正式落戶
考察結束后,團隊與北屯市第十師農業科研所在科研所辦公樓舉行授牌儀式。鐫刻著“陜西科技大學 沙海助農產學研基地”的牌匾,成為雙方攜手服務邊疆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這一儀式不僅是此前產學研合作意向的具象化落地,更標志著雙方將以基地為紐帶,在智慧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常態化合作——讓“沙海助農”從愿景變為扎根戈壁的實際行動。陜西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與北屯農業科研市第十師所分別代表校企雙方,簽署《產學研合作意向書》與《陜西科技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書》,為后續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搭建制度化平臺。
儀式結束后,實踐團成員與科研所人員握手道別,帶著合作的豐碩成果與對未來的期許,以基地為支點,為邊疆農業現代化注入更多科技動能,繼續書寫青春與邊疆農業共成長的篇章。

圖4:實踐團與第十師北屯市農業科技所舉行授牌儀式
實踐團循著先輩足跡,深入田間地頭,將智能灌溉、物聯網監測等技術成果帶到種植一線。以“沙海助農產學研基地”為紐帶,實踐團隊既做技術推廣的踐行者,精準對接生產需求、破解種植難題,讓科研成果成為增產增收的“金鑰匙”;也當文化交流的使者,促進青春力量與邊疆發展同頻共振,為邊疆振興注入持久的青春動能。

圖5:實踐團與第十師北屯市農業科技所合影
下一站,實踐團隊將前往 185 團,在這片承載著戍邊精神的土地上,繼續以實際行動探索青春力量與邊疆發展的融合路徑,讓實踐足跡扎根沃土,為邊疆發展貢獻更多高校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