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羌風化雨”實踐隊來到綿陽北川云珍羌繡體驗館,與黨的二十大代表、羌繡省級非遺傳承人陳云珍老師共同開展羌繡體驗活動,學習這一古老技藝的文化內涵與技法。
活動中,陳云珍身著羌族傳統服飾,為隊員們講解羌繡歷史淵源。她介紹,羌繡是羌族的文化瑰寶,其紋樣與針法承載著先輩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堪稱羌族“無字史書”。羌繡以棉線或絲線為料,采用平繡、挑花等針法,紋樣多取材于自然萬物,色彩鮮明且富有象征意義,如羊角花圖案寓意吉祥,幾何紋樣蘊含生活智慧,形成了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特色的非遺技藝。
隨后進入技藝教學環節。陳云珍示范基礎針法并講解操作要點,耐心解答隊員疑問。在其指導下,隊員們逐步掌握羌繡基本技巧,完成個人作品。“很高興看到大家對羌繡的興趣,這不僅是技藝傳授,更是文化傳承的接力。”陳云珍表示,隊員們的熱情讓她看到羌繡傳承的希望,期待這門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隊員舒文琳說,此前僅從書本了解羌繡,此次近距離學習才真切感受其魅力,今后將繼續練習并宣傳羌繡文化
此次羌繡體驗活動搭建了傳統與現代的交流橋梁,隊員們通過學習羌繡技藝與文化,以短視頻這一現代傳播方式,助力非遺文化“活態傳承”,讓更多人關注到羌繡這一民族文化瑰寶的獨特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