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實踐動手能力、科技創新思維和服務社會意識,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同時幫助當地茶園提高生產效率,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羌風化雨”實踐隊于6月30日前往綿陽北川蓋頭山茶園開展實踐活動,體驗傳統采茶過程,同時將科技應用于茶園生產,為產業發展提供新嘗試。
步入茶園,隊員們在茶園負責人的指導下學習“一芽一葉”采摘標準,采摘動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耐心與技巧,同時,他們還了解到氣候、土質等種植條件影響著茶葉品質,北川的獨特氣候賦予了茶葉“葉厚芽壯、回甘悠長”的特質,使其極具特色。整個采摘過程中,他們不僅體會到勞作的辛苦,也對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北川苔子茶有了直觀認識。
采茶結束后,隊員們向茶園負責人介紹智能灌溉系統設計方案,未來采茶可結合傳感器技術,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狀況自動調節灌溉量,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為茶樹生長提供適宜環境。茶園負責人表示:“大學生的新技術思路,能為茶園解決實際問題。”
在制茶工坊,隊員們運用大數據分析不同品種茶葉與制作工藝的口感差異,為傳統制茶工藝優化提供數據參考。趙溢琦同學說道:“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讓制茶工藝更科學,助力北川苔子茶品質提升。”
活動結束后,隊員鄭承桓說到:“通過此次實踐,我認識到了氣候、土質等種植條件與茶葉品質密切相關,北川地區特有的溫潤氣候和土壤條件,為茶樹生長提供了適宜環境,使得當地茶葉芽葉肥厚,茶湯滋味醇厚、回甘顯著。”隊長馮仁子則表示:“這次實踐讓我明白科技與農業結合的意義,將書本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不僅能推動農業發展,也讓我看到農村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大學生更應該發揮專業所長,積極投身鄉村建設。”
此次實踐是知識與生產的結合,也是科技與農業的互動,隊員們通過采茶、制茶體驗及科技應用,積累了實踐經驗,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青年視角。未來,期待更多大學生以科技助力農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