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南京財經大學和平團隊前往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開展參觀活動,以銘記歷史創傷、傳承和平精神為目的,在莊重的紀念場館中回溯歷史、凝聚守護和平的青春力量。
一、踏入歷史的莊嚴場域
當日上午,南京財經大學和平團隊成員抵達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同胞紀念館。雨滴灑在紀念館莊嚴肅穆的建筑上,“遇難者300000”的黑色墻體,以多種語言銘刻著慘痛數字,似在無聲訴說往昔暴行。團隊成員步伐沉重而整齊,有序邁入場館,開啟這場與歷史對話、銘記苦難的特殊行程,試圖從這片承載著沉重記憶的土地中,汲取守護和平的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在“遇難者300000”墻體前參觀場景 祁煒宏攝
二、觸摸苦難的歷史印記
進入展廳,昏暗的光線里,滿墻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照片如同一曲曲無聲的吶喊。這些黑白影像中,有老人布滿滄桑的面容,有孩童天真卻戛然而止的純真,每一張面孔背后,都是一段被暴力碾碎的人生。團隊成員緩緩駐足,凝視著照片里的神情,試圖透過定格的瞬間,觸摸他們曾經遭遇的恐懼與絕望,感受那一個個鮮活生命如何在暴行中消逝,內心被深深震撼,沉默中滿是對歷史苦難的痛心與敬畏 。
陳列柜中,破舊的衣物、殘缺的證件等遺物靜靜擺放,它們以殘缺的姿態,訴說著個體遭遇的悲劇。泛黃的檔案、詳實的史料,一頁頁、一份份記錄著日軍暴行的猙獰。“百人斬”的新聞報道,將侵略者的殘忍與瘋狂赤裸裸展現,團隊成員看著報道里的文字與畫面,拳頭不自覺攥緊,憤怒在心底翻涌;模擬場景中,被戰火摧毀的房屋殘骸、呈現出絕望姿態的民眾雕塑,生動還原出當年宛如煉獄的南京城,講解人員的聲音帶著歷史的厚重,將細節緩緩道來,每一個字都如重錘,砸在成員們心上,沒人能不為之痛心、震撼。
圖為團隊成員凝視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照片墻畫面 祁煒宏攝
三、凝聚和平的青春擔當
參觀進程中,團隊成員不時停下交流。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標語前,成員感慨道:“這些歷史不是冰冷的數字堆砌,而是無數生命的消逝與苦難的凝聚。我們記住傷痛,是為了更好地傳遞和平,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 從史料展廳到和平廣場,從默哀追思環節到感悟分享時刻,團隊成員對“為了大愛志愿謀求世界和平永續”的理念,有了愈發深刻的理解,每一步前行,都在將歷史的教訓內化為守護和平的信念 。
紀念館外,“冤魂的吶喊”雕塑靜靜佇立,似在警示世人銘記苦難、守護和平未來。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圍坐交流,隊長堅定表示:“作為和平團隊,我們要把參觀的觸動轉化為實際行動,向更多人講述這段歷史,守護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 。” 成員們紛紛響應,眼神中透著堅定,決心以青春之姿,做歷史的銘記者、和平的傳播者,讓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凝聚起守護和平的青春合力。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和平照片墻 金子燁攝
四、銘記歷史,共赴和平未來
此次參觀,是南京財經大學和平團隊銘記歷史的重要一課。從踏入紀念館時的莊嚴肅穆,到直面史料、遺物的震撼痛心,再到交流反思后的堅定決心,團隊成員完成了一場深刻的心靈洗禮。30萬遇難者的傷痛,不該被遺忘;歷史的慘痛教訓,更需代代傳承 。
南京財經大學和平團隊以此次參觀為契機,將歷史傷痛轉化為前行動力。銘記南京大屠殺歷史,并非延續仇恨,而是秉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態度,從苦難中汲取教訓。未來,團隊計劃以校園為起點,通過主題宣講、實踐活動等形式,向更多人傳遞歷史真相與和平理念。銘記歷史不是沉溺于痛苦過往,而是以史為燈,照亮人類邁向和平的未來之路,這是團隊此行收獲的使命,他們也將以青春擔當,讓和平種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攜手共創無硝煙、共繁榮的世界。
圖為團隊成員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標語前的合照 祁煒宏攝
(通訊員 劉珈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