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盧溝烽火,揚韶山精神 ——三下鄉出征儀式圓滿結束
時間:2024-07-08 13:49:18 關注:
憶盧溝烽火,揚韶山精神
——三下鄉出征儀式圓滿結束
指導老師:郭海洋 張楊延希 作者:曹楊敏 楊怡然
7月7日上午,湘潭大學商學院本科生黨支部赴湘潭市雨湖區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湘潭大學服務大樓舉行以“黨建關懷潤湘土,青春獻藝系深情”為主題的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出征儀式,并進行“韶山五杰”紅色話劇彩排和劇本的打磨完善。
學校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辦公室主任郭海洋和商學院輔導員老師張楊延希出席儀式并講話,實踐團各成員參加出征儀式。儀式由實踐團團長歐婧玉主持。
郭海洋老師在講話中指出,2024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87周年紀念日,值此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實踐團成員需以史為鑒,從血色豐碑中汲取奮進力量,在文化下鄉中書寫青春榮光。輔導員老師張楊延希指出,三下鄉是一次難得的社會實踐活動,希望同學們在三下鄉中實事求是,講好湘土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展現青年力量。在這之后,兩位老師還強調社會實踐團的隊員們在實踐活動中要注意安全,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確保實踐活動高質量開展,圓滿完成文化下鄉。
隨后,團長歐婧玉簡要介紹本次三下鄉的活動安排。本實踐團將以精彩紅色話劇演繹的新形式,實現紅色文化的藝術性轉化,推動文化下鄉,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也為傳承紅色文化貢獻青春力量。在三下鄉這十日內,本團將深入基層,到湘潭市高校、鄉村、養老院等場所巡回演出,扎根湘土,面向大眾,將“韶山五杰”的故事帶入校園和鄉村,使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下午,實踐團成員滿懷熱情地開啟紅色話劇首次帶妝彩排,妝造團隊為角色演員們精心打造舞臺角色,團長與編劇共同對“韶山五杰”的劇本進行深雕細琢,力求為觀眾呈現那段鮮活而深刻的革命歷史,弘揚不朽的韶山精神。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故事,中共韶山支部是毛澤東在家鄉韶山親手創建的、中國農村最早的黨支部之一,而韶山五杰是最早的五位成員,他們點燃了革命火種,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話劇《韶山五杰》分為《毛福軒》《毛新梅》《龐叔侃》《李耿侯》《鐘志申》五個篇章,力求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豐富的表演形式,再現韶山五杰所經歷的艱難歲月,弘揚“敢為人先,永不退縮”的韶山精神,彰顯革命先輩無私奉獻、英勇奮斗的崇高品格。讓后人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尤其是在七七事變87周年紀念日這一特殊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紅色血脈的意義更顯非凡。
八十七年前的今天,冷月下,烽火急,兵臨城下,山河嗚咽,天地同悲。那是歷史長河中永不褪色的烙印,深深鐫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田,成為民族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篇章。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筑起堅不可摧的長城,用生命和信仰譜寫了民族史詩。
山河日新,國力日強,但記憶從未褪色。憶盧溝烽火,明未來使命,揚韶山精神。而今,吾輩當銘記歷史,不忘國恥,自立自強,賡續奮斗,傳承好紅色基因,守護好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壯美河山。本實踐團也將懷揣著更加飽滿的熱情與激昂的斗志,踏上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讓更多人了解紅色文化,了解革命先輩的奮斗史,在三湘大地上播下更多紅色的種子。
不畏艱難,不懼挑戰,本團將以實際行動踐行“敢為人先,團結奮斗,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的韶山精神,將青春的熱情與汗水播撒在這片湘土之上。
(攝影:吳勁彤)
作者:曹楊敏,楊怡然 來源: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