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映紅心,革命征程踏新途。7月7日,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會昌繪夢實踐隊深入會昌縣文武壩鎮(zhèn)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尋訪紅色圣地,重溫紅色記憶,傳承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
清晨陽光灑碑前,革命英魂永流傳實踐隊員們整齊列隊,緩緩前行,登上了會昌山這塊承載著豐厚革命歷史的紅色沃土,走近了那座聳立于會昌山岳、貢江河畔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重溫了粵贛邊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革命歷史。“這段歷史讓我們對愛國主義情懷、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及蘇區(qū)精神的內(nèi)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與感悟,更使我們誓要做紅色旅程上的先遣隊,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勇立潮頭,不負韶華的理想信念如磐石般堅不可摧。”實踐隊員祝誠璐說道。他們踏著石階,一步步攀登,直至那莊嚴雄偉的碑體映入眼簾,其上“革命烈士紀念碑”六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在紀念碑前駐足,有風自林間拂過,似乎帶著歷史的低語,引領著隊員們穿越時空,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懷著崇高的敬意,隊員們在靜默中鞠躬、致禮,并集體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這不僅是對黨的深情告白,更是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與深切緬懷。這座巍峨的紀念碑,見證了革命先烈前仆后繼、滿腔熱血的英勇與犧牲,也激勵著青年們在新時代長征路上不斷前行。

圖為實踐隊員們在紀念碑前敬禮。祝誠璐 供圖
風景獨好園中游,革命情懷心中留“踏遍青山人未老,這里風景獨好”是1934年毛澤東同志登上會昌山寫下的《清平樂·會昌》詩詞中的一句。時隔幾十年,實踐隊員們再一次登上會昌山,在風景如畫的獨好園,結(jié)合專業(yè)特色用中、英、西、法等多種語言朗誦了這首詩詞,并對其進行故事講解,作為銘記艱苦歲月、緬懷革命先烈的方式,帶領大家重回革命年代。其中的豪情壯志與革命情懷被不同語言聲情并茂地演繹出來,大家在體會不同語言帶來獨特韻味的同時,也讓革命精神在新時期更加經(jīng)久流傳。

圖為實踐隊員在介紹《清平樂·會昌》故事背景。 祝誠璐 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們在用多語種朗誦《清平樂·會昌》。祝誠璐 供圖
泱泱芳茂景,青青小壩村榮譽墻上沉甸甸的證書、墻壁上定格的照片以及一屋子齊全的安全裝備……這些都是小壩村黨支部書記李成有辦公室里的展示物品。實踐隊員們齊聚黨員辦公室,聆聽幾位老黨員們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既有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艱苦卓絕,也有和平建設時期的奮發(fā)圖強字里行間透露著對黨的深厚感情和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仰,是對“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真理的深刻詮釋。實踐隊員們?yōu)辄h員們堅守初心、不忘使命的精神打動,感受到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事業(yè)而勇往直前的英勇精神給老一輩人帶來的深厚影響,這份偉大精神,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對大家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未來發(fā)展做出展望。

圖為實踐隊員們聚集在黨員辦公室聆聽黨員故事。胡詩鈺 供圖

圖為黨支部書記李成有給實踐隊員們展示安全裝備。胡詩鈺 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們與老黨員們合影。胡詩鈺 供圖
紅色基因代代傳,革命精神永不忘黃琪老師指出:“此次意義深遠的紅色之旅,實踐隊員們在傳唱紅色經(jīng)典,誦讀紅色故事中深刻領悟到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和崇高品格,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發(fā)揚革命精神的決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是無論何時都應銘記于心的使命,實踐隊員們在往后的日子將帶著這份寶貴的體驗和感悟繼續(xù)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