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厚植愛國情懷,7月4號,山東大學軟件學院碧海丹心實踐隊走進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與中國海軍博物館,通過實地研學、文物觀摩、場景體驗等形式,重溫革命歷史,感悟海洋強國使命。

中午11點,在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隊員們駐足于德式建筑風格的舊址前,這座1904年建成的四方機廠職員宿舍,曾是青島早期黨組織傳播馬列主義、領導工人運動的重要陣地。展館內陳列的《青島潮》期刊、王盡美鄧恩銘手稿復刻件等珍貴文物,生動再現了早期共產黨人在膠州大地播撒革命火種的英勇事跡。昔日工人運動如火如荼的老廠房,如今已變身紡織主題博物館和紡織遺址公園,館內詳實的史料和實物,及館外的水塔、老井、制冷站、鐵路專線橋等多處工業遺址,完整展現了紡織工業生產體系,再現了中國紡織“上青天”的光輝歲月。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青島黨組織自1923年建立以來,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歷程。

下午4點,隊員們走進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四大主題展廳以“艱苦創業、揚帆啟航”“改革開放、乘風破浪”“強國強軍、挺進深藍”為主線,系統展現了人民海軍70余年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光輝歷程。在海上艦艇展區,隊員們登上導彈驅逐艦濟南艦與防空型導彈護衛艦鷹潭艦,觸摸銹跡斑斑的炮塔,聆聽海軍官兵守礁衛國的英勇事跡。陸上裝備展區陳列的13000余平方米實物,更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科技強軍的時代脈搏。

此次研學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與現實的對話,更是一場信仰與使命的傳承。隊員們感慨良多,清楚認識到要把紅色基因轉化為科研報國的實際行動中,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勇攀高峰,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青春智慧。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我們既要銘記“紅色烙印”,更要胸懷“藍色情懷”,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