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為了賡續紅色血脈,踐行南丁格爾精神,2025年8月30日,井岡“博濟天使”團到達小井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舊址。在參觀尋訪紅色遺址的過程中,成員們為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深深動容,更加篤定了為人民健康事業奮斗終身的初心與使命。
小井醫院救死扶傷
紅色醫魂永放光芒
清晨,陽光灑在小井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舊址的青瓦上,大家以準護理人員的身份肅立在這座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正式醫院前。老師在門診部門前動情講述:“1928年,紅軍官兵自己動手,砍杉木、燒磚瓦,建起了這所‘中國紅軍第四軍醫院’”。
最令人動容的是張子清師長的故事。他在戰斗中腳踝中彈,住在小井醫院期間,醫務人員每天發給他一小包食鹽洗傷口,可張師長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傷口,而把那一包包鹽都藏在鋪底下。
在急缺食鹽消毒傷口的時刻,他把食鹽全部捐給其他重傷傷員。他簡單一句“我傷輕,你們更需要”,讓在場人都紅了眼眶。他自己的傷口因沒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潰爛,最后張子清師長因傷口感染于1930年5月病逝,年僅29歲。
張子清師長是舍己為人的“革命硬漢”,他的精神與風骨永遠銘刻在紅色醫史之中。
白衣誓言小井回響
赤誠初心醫學使命
南丁格爾誓言
穿越時空回響
在紅軍醫院舊址前,每個人莊嚴舉起右拳,以護理專業學生的身份重溫南丁格爾誓言:"終身純潔,忠貞職守。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謹誓!"
鏗鏘有力的誓言在青山翠谷間回蕩,與八十多年前紅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革命人道主義"的精神交相輝映。這一刻,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護理工作的神圣使命。
紅色基因永傳承
護理精神續新篇


站在先輩們奮斗過的地方,所有人不禁熱淚盈眶。當年紅軍醫護人員在缺醫少藥的條件下,用竹鑷子、土紗布創造醫學奇跡。全體要繼承這種革命精神,用現代醫學知識守護人民健康。
這場特殊的宣誓儀式,將紅色基因融入職業信仰,讓南丁格爾精神在井岡山這片紅色土地上綻放新的光芒。全體將牢記今天的誓言,以張子清等革命先輩為榜樣,用實際行動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
大井舊址憶往昔
革命薪火永相傳

步入大井革命舊址群,青瓦黃泥的建筑靜靜矗立在青山環抱中。這里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革命領袖曾經生活戰斗的地方,一磚一瓦都鐫刻著紅色記憶。
毛澤東舊居

毛澤東舊居內,木質書桌光潔如初,不見任何文房四寶,唯有歲月留下的木質紋理。窄小的板床上,那套洗得發白的軍裝靜靜陳列,仿佛在訴說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
彭德懷舊居

彭德懷舊居里木質桌面光可鑒人,沒有任何私人物品。板床上那套折疊整齊的軍裝,領口處的紅色領章依然鮮艷,讓人仿佛看到將軍橫刀立馬的英姿。
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中,空無一物的書桌和整齊鋪就的床鋪相映成趣。床榻上那套略顯寬大的軍裝,雖然布滿歲月的痕跡,卻依然保持著軍人的挺括,彰顯著革命者嚴守紀律的作風。
烈日映初心 征途啟新程
正午過后的烈日依舊熾熱,曬得肩頭微微發燙,卻遠不及心中翻涌的熱血滾燙。站在大井舊址的青石板上回望,小井醫院的誓言猶在耳畔,革命先輩的故事仍在心頭激蕩。
這趟井岡山社會實踐活動,不只是一次紅色足跡的追尋,更是一場職業信仰的淬煉。烈日下的每一處舊址、每一段往事,都化作我們前行的力量。
未來,每個人必將帶著這份紅色傳承與護理初心,以專業為盾、以責任為甲,在守護健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讓南丁格爾精神與紅色醫魂在新時代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