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代對話|在雪域和法槌間綻放的紅色芳華
發布時間:2025-09-13 關注:
來源:浙江萬里學院“智影童行 安寧守護”暑期社會實踐隊
在七一建黨節那天,“智影童行 安寧守護”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安寧療護科,遇到了在雪域高原揮灑青春汗水的翁奶奶,在法槌聲里一心為民的翁奶奶,還有在黨50年仍初心未改的翁奶奶……訪談結束后實踐隊員想要在網上搜尋到更多關于翁奶奶的故事,卻發現能找到的很少。于是,他們決定用文字將自己所看所聽、所感所悟一一記錄下來,希望留住這位普通黨員的人生片段,讓這份紅色情懷和正義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跨時代對話 | 以故事記錄人物
“那時候,我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為西藏做一點事,為國家盡一份力。”
雪域青春:
熱血鑄就忠誠篇章
01
16歲,這本是多數少年依偎在父母身旁,盡情享受溫馨呵護的年紀。然而,翁奶奶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她獨自一人,從繁華熱鬧的東部地區到那片廣袤而神秘的雪域高原,一待就是九年。
初到西藏,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但這位堅毅的少女并未被困難嚇倒,而是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漸掌握了藏語。掌握了語言,她就能更好地和當地群眾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與需求。
在西藏期間,翁奶奶趕上了當地的民主改革,親眼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使在形勢緊張的特殊時期,她也始終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半天挖戰壕,半天工作學習。高原缺氧、生活條件艱苦,這些都是當時的日常,回想起來,翁奶奶顯得很平靜,她說:“那時候,我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為西藏做一點事,為國家盡一份力。”
25歲那年,長期惡劣的高原氣候,終究還是給這位如雪蓮般堅韌扎根在西藏的姑娘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歷經幾次手術與病危通知書后,翁奶奶不得不返回東部。然而,即便在療養期間身體狀況依舊未見好轉,她依然滿腔熱忱,毅然投身到寧波的法院工作中,繼續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時光流轉,歲月在翁奶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即便如此,她依然樂觀堅定,從未抱怨。翁奶奶的援藏經歷,無疑是一段用青春和熱血鑄就的忠誠篇章。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畏艱難、勇于奉獻的紅色精神。
紅色記憶:
時代力量的源泉
02
談及那段艱苦的歲月,翁奶奶感慨道:“我出生于一個相當貧寒的家庭,中國共產黨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要是沒有共產黨的關懷和幫助,我早就餓死在1950年了。所以對我而言,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就像我的父母一樣。也正因如此,信仰的種子便在心中扎下了根,我于1957年在拉薩入團,于1972年在寧波入黨。我們要體諒治國的不容易,盡量不給黨添麻煩。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在糖水里長大,更應該好好傳承老一輩的精神。要時刻銘記我們從哪里來,又要朝著哪里去,我們的根永遠都不能忘!”
在翁奶奶看來,青年一代的歷史教育意義重大,當代青年唯有通過深入學習歷史,才能真切了解革命先輩們為了理想信念而不懈奮斗的艱辛歷程,從先輩身上汲取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而青年志愿者,無疑是紅色精神在當代社會最鮮活、最生動的體現。
時代啟示:
青春擔當書寫壯麗篇章
03
談及那段艱苦的歲月,翁奶奶感慨道:“要傳承紅色基因,就要從小事做起,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翁奶奶說道:“就像我們當年在西藏,雖然條件艱苦,高原缺氧、物資匱乏,但每一個人心里都亮著一盞明燈,清楚自己的責任所在。現在的你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于你們而言,你們就是這個時代的主力軍,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地跟黨走,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